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医院25岁女护士抗癌4年离世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钢 2015-02-03 15:39:38 字号:A- A+

医院25岁女护士抗癌4年离世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1月31日,山大齐鲁医院产科护士杨文玲抗癌近四年后,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旅程,她的年纪永远定格在25岁。留下的,只有她自愿捐献用以医学研究的遗体和周边人对她的思念。“我们只要看到水杯满着,就知道文玲来上班了。可现在,一看到空杯子就想起她。”文玲在世时,只要上班,就会将忙得连水都喝不上的同事的水杯倒得满满的,而现今,同事们再也喝不上她倒的水。

    工作仅一年查出白血病

    “你们如果登照片,最好发一个我妹妹状态最好的照片,她性格很要强。”2月2日,杨文玲的哥哥仍沉浸在失去妹妹的痛苦之中,神情有些恍惚。作为来自枣庄滕州农村的孩子,在齐鲁医院工作的杨文玲曾是一家人的骄傲。

    杨文玲的哥哥说,父亲早逝,自己、妹妹与母亲生活艰难。“妹妹从小立志学医,学习很刻苦。”2007年考入山东医专学习护理。“2010年毕业后,自己找到了齐鲁医院的工作,当时一家人特别高兴。”

    “文玲很开朗,很乐观。”回忆起杨文玲的情况,医院产科南三区护士长刘芬哽咽着说,在医院当护士期间,“这个孩子工作特别细心、特别勤奋。”

    可一年后,杨文玲被查出M5型白血病。“当时根本不敢相信。”杨文玲的哥哥说,直到再一次检查确认后,一家人才慢慢接受了现实。“一开始没告诉她,怕她受不了。”但是用了化疗药物后,她就猜到了自己的病情,“学医的,自己了解。”“刚知道自己的病情,文玲的情绪很不稳定。”同事高峰说, “但很快,她就走出来了,开始积极接受治疗,与病魔斗争。”

    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的化疗,她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头发脱落,原本俊瘦的脸也开始浮肿……尽管如此,但杨文玲一直开朗乐观,还抢着去工作。

    化疗间隙偷偷溜去上班

    因为化疗反应特别大,同事都担心杨文玲身体受不了,不愿意让她去工作,但她执意如此。

    为满足她的愿望,杨文玲所在的科室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抵抗力弱,不敢让她下病房,就安排她整理病案等。”刘芬说。

    “有时候看她干了一天,特别累,就赶着她回去休息。”但有时刚把她“赶回去”,过一会儿,她又偷偷跑过来。“尤其是去年,产科特别忙,在化疗间隙,她都会回来上班帮忙,有时甚至是上午打完了化疗针,下午就过来上班。”

    “她真是热爱这份工作,平时还不忘学习业务。”高峰说,科室会定期举行培训,“每次落下培训,她就会主动找我,说看看笔记,补上落下的内容。”因为努力,在护师考试中,杨文玲一次就考过了。 “我们很多护士就是复习很久,也有的考不过,她既要治疗,又要工作,还一次就过了,真是很厉害。”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杨文玲每次上班都抢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个细节特别让我们感动。”高峰说,近几年产科很忙,“我们护士都忙得顾不上喝水,可只要文玲上班,她总会把我们的水杯倒满。”说到这里,高峰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们只要看到水杯满着,就知道文玲来上班了,可现在,一看到空杯子就想起她。”

    捐献遗体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来自农村的杨文玲家庭条件不好,病情确认后,医药费难坏了一家人。“文玲很要强,看病的钱总是想自己解决。”刘芬说,他们科室得知她的困难后,自发组织捐款,第一次捐款6万多元。

    为了给杨文玲看病,一家人把家里唯一的房子也卖掉了,所卖8万元全部用于治病。经过治疗,杨文玲的病情曾趋于稳定,但不久前病情恶化。病情加重后,杨文玲所在的科室以及该院神经外等科室医护人员再次自发为其捐款。

    “这么多医院领导同事关心她,她很过意不去。”杨文玲的哥哥说,妹妹曾说过,她都不知道怎么回报这个社会了,“所以从生病后,她就曾多次提过捐献遗体。”“说实话,我们一开始是无法接受她捐遗体的。”杨文玲的哥哥说,在妹妹病情恶化后,家里已为其准备了墓地,“我们想着带她回家。”

    但与杨文玲的一次谈话改变了哥哥的想法。“有一次妹妹说,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回报那些帮助她的人,也回报这个社会,捐了遗体,这样才能走得更安心。”最近一周,杨文玲已经陷入了昏迷。

    “最终想了想,我们决定圆了她这个梦。”说到这里,杨文玲哥哥眼眶里的泪水涌了出来。1月31日,杨文玲走完了最后的路,同事为她举行了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现在医学研究、教学非常缺少遗体,我们将用好她的遗体,主要用来做医学研究。”山大齐鲁医院器官移植办公室主任董来东介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