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765家零售药店被注销 门诊大病和社区门诊报销分流了患者
核心提示
我市去年对765家零售药店注销了许可证,药店数量比2013年底减少了16%。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这些被注销许可证的药店,都存在规模小、管理差、经营不善等特点,而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行业中,都是在夹缝中生存。调查显示,随着近几年医改政策的推进,大医院的门诊大病报销,社区医院的社区门诊大病和门诊统筹报销,分流了大量买药的市民,尝到报销甜头的市民更加青睐“报销”。
平均1800人有一家药店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全市4000多家药店数量过多过滥的问题,青岛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行动,对765家规模小、管理差、经营不善的零售药店注销了许可证,目前,全市药店数量比2013年底减少了16%。
“从整体情况看,青岛市药品零售市场存在数量偏多、规模较小、分布不合理、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食药监局曾对全市医药产业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青岛市800多万常住人口相对应,药品零售药店4000余家,平均每1800多人就拥有一家药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多的药店相对于市民的需求来说已超负荷,多数药店的经营状况逐渐变差,一度被认为是赚钱好行当的药店,已经转入了微利乃至亏损时代,不少药店入不敷出导致关门。
竞争让小药店进“夹缝”
医改逐渐深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医院药品降价限价、房租上涨、人才流失、同业竞争……谈到药品零售行业面临着的诸多考验,绝大多数小药店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过去,药品综合利润在30%左右,最好的时候是2004年,仅药品销售的纯利润就在10%以上,而目前随着药店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规模小的药店,不得不在连锁药店的夹缝中生存。”市南区一家小药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药店目前大部分都勉强维持,甚至是亏损,为了吸引顾客增加收入,药店不得不在药品价格、生活用品销售上做文章。
记者在瑞昌路嘉定路附近采访发现,走过短短的不足两公里路程中,记者就看到了7家药店,“这一片的竞争太激烈了,幸好附近的居民很集中,还能保持一点利润,但以后还不知道怎样。”一家连锁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店里至少保持两名工作人员在岗,但很少会有忙碌的时候,因为居民的购药选择空间很大。
更多患者在医院买药
近年来,青岛人都津津乐道医保报销水平的提高,其中最明显的是买药,“门诊大病报销九成以上,在社区买还能多报销一点,门诊统筹已经开始近8年。”市南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起参保人不用个人缴费,也能享受社区门诊报销,这让门诊统筹签约人数猛增,“不论是参保职工还是居民,每年都能报销一部分买药费用,带来了很大实惠。”
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两年还经常有人问药店能不能报销药费,现在都不打听了,“社区医院能报销差不多一半费用,这点药店比不了,如果遇到没有药品,药店就会成为首选。”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还有人可能吃习惯了某个品牌的药品,不愿意更换,即使不报销也来药店买,但这种属于少数。
据了解,社区医院对市民最大的吸引力无疑是社区门诊统筹,这种看小病能报销的政策从2009年开始执行,一开始的报销金额还没达到职工1120元的标准,而且还需要个人缴一部分钱才能享受待遇,而从2012年4月起,参保人参加社区门诊统筹不用个人再扣费,让参与的人数猛增。记者从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了解到,为了满足居民需求,每个定点社区的全科医生签约居民的人数,也从2000人提高到了3000人,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社区医院签约人数已满,一些居民只能等待。另外,二级及以上医院的药品质量更让患者放心,价格也在不断调整中,九医药剂科负责人表示,此前国家发改委多次调整药品价格,此举也让更多患者在医院买药,而不是拿着药方去药店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