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成为了市民日常出行的必备设施。但在享受电梯带来便捷的同时,电梯事故也引起人们关注。昨日,市人大代表、德衡律师集团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栾少湖建议关注电梯安全,为市民“上上下下”加道“安全阀”。
经历
老人被困一个小时
被困在电梯里,黑漆漆一片,上不去下不来。因为有了和孩子在商场电梯里被困的经历,赵女士再也不敢坐厢式电梯。 “那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商场,坐电梯从4楼到地下停车场,电梯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突然灯就黑了,能感觉到电梯停止运行。孩子不明白怎么回事,我一边假装镇定,安慰孩子,一边打开手机手电筒,找电梯里的求助电话和应急按钮,结果电梯里什么都没有,连个物业电话也没有。当时是冬天,我还是吓出了一身汗。幸好没有几分钟,电梯自己开门了,我赶紧拉着孩子冲出去。从那以后我是能走楼梯绝不坐电梯。 ”
住在澳门路的陈先生今年76岁,去年出门散步被困在电梯里,担心窒息,老人使劲扒电梯门,总算扒开一条缝。“我想打求救电话,一紧张摁错了无数遍,后来打电话给家里,让家属向物业公司求助,物业公司再把问题转给电梯维修公司。 ”在电梯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陈先生脱险。 “我觉得电梯的求救电话应该设一个像110、119一样的短号码,号码统一,让我们老年人也能记住,能摁对。 ”
先例
广州设“电梯专线”
“广州市有电梯应急专线,已经开通一年了,一年里专线共接到50395个求助电话,解救被困人员12810人,平均每天解救被困人员35人。现在青岛的电梯越来越多,应该有这么一条专线。 ”市人大代表建议。为了应对每天突发的困梯事件,目前广州12个行政区域已经布设了120家电梯应急救援站,基本可以实现市区内骑自行车15分钟到达,郊区乘车30分钟到达困人现场。
设置一条应急专线,统一全市的救援力量,信息联网,如果有被困的情况,按照范围自动转到附近几个救援站。代表们表示,统一的救援力量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请维修公司实施,并建立考核制度。
数据
电梯数每年增20%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用的电梯总数达到400多万台,同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如此大数量的电梯使用量也加剧了电梯事故的发生。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发生电梯事故平均每年伤亡40余人,且呈上升趋势。据了解,青岛市目前电梯使用登记数量达到3万多台,涉及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涉及相关群众更是高达上百万人。“电梯故障主要有轿厢困人、电梯运行晃动或有噪音、轿厢楼层按键或报警装置失效、电梯门卡人或关不上门等,在影响电梯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电梯使用管理不到位、维护保养不规范是导致电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上个月结束的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将电梯安装检修工纳入了比赛工种,在比赛中,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使用管理、维修保养跟不上,成为了电梯故障发生的主因,而规范维护保养行为,提升维护保养质量,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和关键。
建议
建立社会救助体系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电梯作为特种设备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设备,但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具有危险性较大、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点,容易造成事故后“赔偿难、处理难”的问题。栾少湖提出了关于建立青岛市电梯商业保险责任制度的建议。
“据省质监局相关统计,目前我省电梯保有量已近16万台,安装维修保养单位近500家,从业人员一万余人,而且近些年电梯数量扩张明显加速,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目前投入使用的部分电梯已超过维修年限,部件普遍老化,而这些年久失修的电梯因为维修费用过高往往遭到原生产厂家与维保公司的忽视,正是由于管理错位、维保不到位、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电梯故障进入高发期。 ”
电梯安全涉及一台电梯从生产到安装、使用、维保、检验等各个链条,隐患较大,电梯供应商的品牌售后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维保公司的不负责任,牵涉环节较多,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明、出事后相互推诿的问题。 “建立电梯商业保险制度,不论生产、使用和维保任何一方投保,都可以达到 ‘一人投保多方受益’,更好地保护电梯使用者在人身受到伤害时,及时得到赔偿。随着电梯责任保险投保深度与密度的提高,商业保险会逐步成为分担政府责任的主要手段,建立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电梯事故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 ”(记者 赵黎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