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办实事8
提高少年儿童教育水平,增聘教师3400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0所。
教师队伍
采取聘用制方式补充教师3400余名
我市现有普通中小学教职工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目前我省教师配备标准低于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且严格控制事业编制人员只减不增,无法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大量新建扩建学校、开齐开足新课程改革、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等要求不断增加教师数量。2015年全市需求教师3400余名,计划采取聘用制方式进行补充,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保障经费。
学前教育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00所预计提供学前学位2万个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育局将协同市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四市一区实施奖补,确保市办实事项目的按时启动。组织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季度调度会、现场会,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做到“每周工作有关注,每月关注有重点,专题宣传有亮点,全局把握有看点”。为保质保量完成市办实事学前教育重点项目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中小学食堂
创建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200所
目前我市中小学校(不含托幼机构)现有食堂670多所。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全市中小学现有食堂全部实施改造,达到标准化要求。2014年,已完成311所标准化食堂改造,还有359余所中小学食堂没有达到标准。计划2015年继续创建200所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2016年完成剩余中小学食堂改造。建设200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可使20余万左右学生直接受惠。(记者 臧旭平)
市办实事9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日间照料中心
30个
今年我市再推出30个示范性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布局在市南、市北、李沧三个区。
40人
建成后的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须由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必须具备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洁、陪诊、短期托养等服务的功能,日均服务老人不少于40人。对达到以上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政府在每年给予原有运营补助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数额的综合奖补资金。
100%、50%
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和农村社区50%覆盖。
1500多人
这一项目的实施全市将有1500多名老人就近享受到短期托养、就餐、陪诊、助浴等服务。
4项功能
将根据所处地域和周边老年人职业、年龄等特点进行相应功能设置和提供一些特色服务,送餐、助洁、陪诊、短期托养等4项功能必须全部具备。
●提升养老水平
20个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培育2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双千”计划
实施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双千”计划,对全市1000名9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助浴助洁服务和居家护理技能培训,对全市1000名困难中风老人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援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参与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1000人
加强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培训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居家养老服务员1000人,提高持证上岗率,减少养老护理事故风险,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市办实事10
提升城乡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精准扶贫开发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
解读
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
最近一次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城市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农村调整为每人每年4200元(350元/人/月)。截止到2014年12月底,青岛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家庭9.2万户、15.6万人,全年支出城乡低保资金7.8亿元。
通过这次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将由目前的1.7倍缩小至1.5倍,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新标准实施后,青岛市城乡低保标准在全省继续保持最高,并达到计划单列市城乡低保标准中等水平。
解读
每个贫困村补助40万元
对全市精准识别的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底,200个贫困村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市财政对每个贫困村给予40万元补助,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及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
影响
保障困难者基本生活权益
低保标准的提高可进一步改善全市城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全市精准识别的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记者 吴帅)
市办实事11
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标准,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综合奖补制度,托养困难家庭残疾人1万名,为75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开工建设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预计今年,全市有1万名城乡困难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受益
近三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市级经费310万元为部分有需求的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已有近 1.5万人受益。
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
提升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2015年,我市将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补贴动态调整和综合奖补机制。根据影响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物价上涨、用工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补贴标准,并根据各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达标情况,予以奖补。预计在2015年,全市有1万名城乡困难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受益。同时,根据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情况,首次把困难家庭的重度视力残疾人纳入托养服务范围,为其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7500名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19万余人,其中,困难家庭残疾人数约占3万人。近三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市级经费310万元为部分有需求的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已有近1.5万人受益。经市政府研究,将为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纳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自2015年起,到2016年止,每年投入750万元,为75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具体配发将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建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第3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市发展改革委 《关于批复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议书的函》确定,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项目选址位于高新区双高路以南、经二路以北、规划青岛人民医院项目西南侧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具中心、康复培训基地等。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选址和用地规划审批,项目建设计划于2015年度完成工程全部前期工作,开工建设。
影响
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现“提标扩面”后,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激励措施将更加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范围将得到有效拓展。辅助器具是残疾人最基本的需求,为困难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救助服务,有利于为残疾人改善和补偿功能,减轻或抵消因残疾造成的缺失或障碍,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而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为各类伤残人员提供从急性期抢救、早期干预到后期医疗康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能力。(记者 于顺 制图 李萍)
上一篇:独家策划: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我
下一篇:图说: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