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青岛市民想在本地滑雪,只能去即墨的一家滑雪场。随着近年滑雪场的大举建设,今年春节岛城市民滑雪一下增加了8处可以选择的大型场地。由于遭遇暖冬,往年三个多月的雪期缩短了半个多月,造雪成本高企、客流下降,迫使各大滑雪场高级雪道关停。
造雪价格翻一番
“暖冬一来,雪场的造雪成本直线上升,是之前的两倍。 ”藏马山滑雪场相关负责人仲俊告诉记者,今年每天的运营成本在千元左右,相比往年每天500元左右的成本整整翻了一番。 “因为温度高,所以造雪的频率要比往年高,关键问题是温度、湿度条件不够,造雪机也不能工作。”仲俊告诉记者,由于温度过高,往年雪场的雪期通常超过3个月,从12月上旬开始持续到3月初。“今年雪期开始的就晚,12月下旬雪场才开放,这就比往年短了半个月。”仲俊告诉记者,雪期缩短进一步压缩了各大雪场的赢利空间。藏马山滑雪场目前共有六台造雪机,每台的价格三四十万元,而压雪机的价格则高达200万元一台。
暖冬天气如果持续10天以上,各大雪场的高级雪道只能被迫关停。 “高级雪道造雪要求更高,包括造雪密度等都要达标,按照目前的天气条件来看,现在连高级雪道都造不出来。 ”仲俊告诉记者,高级雪道是滑雪“高手”们喜欢的项目,岛城各大滑雪场高级雪道的缺失,让不少滑雪爱好者玩得不痛快。仲俊介绍,由于初级雪道不能满足滑雪“高手”,部分市民会选择专程去东北滑雪,这也造成了雪场相当一部分的客源流失。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青岛各大滑雪场的客流量与往年相比均下降不少。不过春节假期是滑雪场的客流旺季,大型滑雪场的日客流量有望突破2000人,但春节过后由于温度升高,今年的雪期也将接近尾声。
在成本高企、客流下降的情况下,岛城各大滑雪场纷纷出招,人均消费价格相比往年降了一半,在150元至180元之间,而往年人均消费维持在260元—350元。“一个是因为高级雪道没开,初级滑雪者的滑雪时间肯定相对较短,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初学者,各大滑雪场通过团购等优惠渠道降低了进场滑雪的基本价格,这个是主要原因。”一家滑雪场的运营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将雪场内的二次消费项目都调低了,就是为吸引初级滑雪爱好者尝试更多的项目,延长在雪场的停留时间。
“既然一部分客源流失了,我们就要开发新的客源,就是吸引首次滑雪的市民还有滑雪初级爱好者,从长远来看,也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希望滑雪真正成为大众运动。”仲俊告诉记者,藏马山滑雪场为吸引更多初级滑雪爱好者,将教练员的人数从往年的30余人增加到了50余人。
随着滑雪运动的普及,近三年来青岛及周边地区的滑雪场相继建成。金山滑雪场的相关负责人高女士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青岛只有天泰一家大型滑雪场,从2011年开始,金山滑雪场、崂山滑雪场、清闲山庄滑雪场、藏马山滑雪场纷纷开业,除了青岛,东营、海阳、五莲等周边地区的滑雪场纷纷加入“抢夺战”。 “从地理位置来看,青岛市的滑雪场肯定更有优势。 ”仲俊介绍,海阳的林山滑雪场是老牌滑雪场,不少青岛市民愿意驱车前往,但是随着青岛本地滑雪场相继建成开放,不少市民便不再舍近求远了。
据悉,春节放假期间,八大滑雪场迎来了旺季,但价格会比平时有所提高。
1吨水能造2立方米雪
由于青岛地区近年降雪量一直不大,滑雪场主要靠人工造雪来运营。那么滑雪场造雪需要多少成本呢?一家滑雪场运营经理介绍,滑雪场的造雪环境是越冷越好,雾天和小雪天造雪都不好。造雪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白天气温至少在0℃以下,夜间温度低于-2℃,空气湿度低于50%时,才能充分造雪。雾霾天对造雪不利,因为雾霾天气往往气压比较低,会影响造雪效率。
至于具体造雪的水电成本,滑雪场经营者表示没有仔细测算。记者联系到滑雪场造雪机的销售厂家,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通常1吨水可以造2立方米的雪。而岛城滑雪场几乎都采用人工造雪,滑雪场的雪一般要铺设50厘米厚的雪道才能满足要求,在多数滑雪场,这厚厚的雪都是抽取地下水制成的。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滑雪季节里,中小型滑雪场用水量在3万吨-5万吨之间。目前一台造雪机1小时一般能造雪40立方米。一般雪道积雪的厚度要达到50厘米以上时,才具备开放条件,每天还要对融化的积雪进行补雪除皱。完全铺满一个中型滑雪场需要一周时间,人工造雪一次的成本需要数十万元。造雪机销售经理表示,一台造雪机的功率平均要达到15-20千瓦左右,如果按照20千瓦计算,一台造雪机开一天的耗电就是480度。如果加上水泵的功率实际上还要更多,是耗电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