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座城市很有爱 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群体为青岛城市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汶川地震、在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现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每次崂山驴友遇险也是他们冲在最前头,他们的名字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队长李延照看来,青岛获得这项殊荣实至名归,“我身边的朋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很有爱的事情。”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青岛是座有爱的城市 去年在青救助144人
蓝天救援队现在正式队员55人,后备队员近两百人,是一支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该队采取军事化管理模式,队员年轻有朝气,技能全面,集山地搜救、应急通讯、医疗救治、城市救援、水下搜救、机动远程自然灾害救援等专业于一身,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救援经验。该队常年活跃在青岛山海救援一线,30多次参加崂山遇险群众救援,自成立以来,成功救援遇险群众300余人。
在过去一年,蓝天救援队完成了“4·5”山火重、险点位的扑救任务、连续12天不分昼夜的山地搜索任务、鲁甸地震救援,在市红会指导下,开创了红十字救援志愿者成建制使用专业装备专业技能进行现代城市救援先河,救援行动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关注。这一年,蓝天救援队参与了64次救援,仅在青岛救助144人。近几年共计完成救援150次,救助546人。去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作为唯一一支参加救援的民间队伍,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共挖掘出11名遇难者遗体。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
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医生、工人、教授、个体户、农民、退伍军人、无线电爱好者、户外运动教练、游泳健将、心理专家、自由职业者等,遍布在青岛市各区市。救援活动全部为志愿服务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救援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完全由志愿者个人承担,购置的训练、救援装备、设备也以个人自筹和队伍集资为主,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精神。队内建立了一整套应急救援预案,每名队员至少掌握两到三种救援技能,创新了志愿者救援体系。
青岛获奖实至名归
“当你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能像我们一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 ”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说,在青岛志愿服务几乎成了一种常规工作,各行各业都有志愿者,社会的各个角落里都能看到志愿服务,这是一座城市的素养,也是这座城市居民的品质。
在青岛,提起红飘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一件件好人好事,在青岛,红飘带就是美德的“代言者”。2006年的那个冬天,出租车司机莫立斌将捡到的巨款主动交还失主,红飘带就成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标志。2007年,以出租车司机为主体的红飘带车队正式成立,8年来在岛城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文明自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红飘带”精神已经成了青岛市精神文明的一个符号。
红飘带车队: 传承文明奉献社会
目前青岛全市大约有1万辆出租车,其中红飘带车队22个,883辆“红飘带”车,每隔几天就有青岛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事情发生,将近200名爱心驾驶员在每天的营运中为市民提供着爱心服务,敬老助残、高考义运、救急帮困、社会公益等成为这支队伍的活动主题。
在“红飘带”车队成员中,曾经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凌建华、山东省道德模范和“感动青岛十大人物”莫立斌、青岛市劳动模范李国良、青岛市人大代表徐雪林等家喻户晓的先模人物。这些年来,“红飘带”车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履行着社会义务,向社会奉献着爱心。坚持十几年进行高考义运,免费接送高考学子;汶川地震后,“红飘带”车队迅速发起捐款倡议,全行业累计捐款捐物120万余元;成立敬老车队,年满70周岁的乘客都免收车费;在“战浒苔、保奥帆”战斗中,200余名“红飘带”车队队员,牺牲休息时间和出车挣钱机会,奋战在清运浒苔第一线……
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红飘带”车队涌现出一批优秀出租汽车驾驶员和群体,艺华出租公司“红飘带”车队队长慕春华不顾众人阻拦,义救倒地八旬老人;交运温馨出租公司高铵等人热心救助烫伤儿童;海博公司“红飘带”车队深夜接送动车晚点乘客;迪生出租公司许峰、中青出租公司王升伟、华青出租公司任志怀等众多驾驶员面对乘客丢失的巨款不动心,及时送还失主;中青出租红飘带车队“志起团队”的12名的哥,组成了爱心接送小组,每周一、三、五轮流接送尿毒症患者任福强前往医院透析,这趟不打表的爱心旅程已经持续了3年多,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们向社会集中展示了客运出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红飘带”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如今,弘扬“红飘带”精神,已由客运出租车行业的个体行为演变成整个青岛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风尚。“红飘带”已成为象征文明与和谐的一面旗帜。
“我自己是熊猫血,从2011年起,已经参与多次应急献血。”昨天,市民苏春艳告诉记者,只要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她都第一时间赶去献血。在全市,类似的志愿者一共有3000多人,这个群体曾经感动青岛,荣获“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群体奖。市中心血站站长王明民介绍,2012年以来,全市临床各类成分血液得到有效供应,未再出现供血紧张状况。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建立,对全市的临床供血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大大促进了全市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无偿献血: 奉献热血蔚然成风
青岛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8月,2012年11月调整为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目前队内注册志愿者已达3949人,总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体系已完善,服务已覆盖全市,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达12万小时。志愿者总队已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形成了一支高素质、有活力、有特色的志愿者队伍。我市最小的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今年只有8岁半,名字叫隋雨彤,虽然年龄不大,但对于无偿献血的知识,小女孩却很熟悉。
“无偿献血可以帮助他人。”隋雨彤告诉记者,她是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的志愿服务,利用周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单。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自成立以来,在各个区市和全部驻青高校都设有中队。他们当中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共同进行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服务工作,为无偿献血宣传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这个城市奉献和文明的象征。
“熊猫血”,其医学名称为RH阴性血,因其稀有故称“熊猫血”,意为与大熊猫一样珍贵。因此型血极度稀有,因此临床用血时常遇缺口,尤其是出现突发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我国汉族人Rh阴性占0.3%,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由于此种血型汉族人群中分布比例非常少,所以一旦有了此种血型病人需要输血,都是志愿者一次次捋臂献血。
经过了10多年的累积,如今青岛中心血站RH阴性献血者登记在册的献血者达到了3000余人,形成了一支固定的RH阴性献血群体,自1993年至今共有3205名RH阴性献血者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到2801586毫升。这些献血者经常是半夜被电话铃声叫醒。尽管中心血站储存了大量的血液,其中也包括RH阴性血,但有时需要新鲜血液,因此不得不给应急队的志愿者打电话。每次只要发生产妇大出血、新生儿大溶血、外伤大出血的危急情况后,接到电话的志愿者立马就会出门赶往血站。
“熊猫血”应急献血志愿服务队曾荣获“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群体奖。
酷夏和寒冬,是血液采集比较困难的阶段。为了保障临床用血,2012年9月,青岛市文明办等6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把每年的1、2、7、8月第一周的周二作为市级机关公务员无偿献血日。每当这天,血站就将献血车开进机关,开展公务员集中献血活动,此举成为全国首创。青岛市公务员历来有着无偿献血的良好传统。设立公务员献血日后,公务员这个群体已成为青岛市无偿献血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统计,2014年公务员献血1958人次,60万毫升。在他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市民加入了无偿献血行列,使全市临床用血得到了有效保障,在社会上弘扬了正气,传递了正能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光彩。(记者 吴帅 陈珂 王磊江 臧旭平 王建亮 孙启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