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十大热门招聘专业出炉 工商管理类需求大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5-03-02 13:31:41 字号:A- A+

    从3月1日起,为期一周的“‘贺新春’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正式开始。昨日,青岛市人社局人才市场发布了《2014年青岛市招聘市场供需行情分析》,为求职者提供应聘依据。数据显示,工商管理等十大类专业成为2014年青岛市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最热门的十大专业。

    平均两人争夺一个岗位

    据了解,2014年度青岛市人才市场全年共举办招聘会221场,其中公益性招聘会68场,累计为2.78万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提供岗位25.86万个,入场求职人数达52.64万人次,人才供需比为1:2.03,这一意味着平均一个岗位有两个求职人员竞争。而在2013年度,这一供需比为1:1.63,说明去年的市场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要超过2013年度。

    从用人单位专业需求上来看,2014年度工商管理类专业成了需求量最大的专业,紧随其后的为经济学类,占到了11.62%,排在前十位的专业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土建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技校类、医学类、公共管理类。而在2013年度,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机械类、工商管理类和土建类。

    此外,2014年度专业需求数量排名前十位的专业所占比例有所变化,占总需求的69.13%,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6.5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与制药类、技校类专业表现抢眼,涨幅均超过4%。机械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土建类降幅均在3%以上,机械类的降幅更是达到5.55%,由2013年的第二名降为第六位。

    四成岗位向应届生开放

    从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上看,2014年度市场需求量最高的学历是本科,占到了所有岗位的42.35%,而在2013年,本科学历仅占到需求量的38.44%。此外,用人单位对大专学历的毕业生需求也较大,占到了岗位数的40.93%,这一比例较上一年度也增加了2.96%。要求中专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的岗位比例则为12.56%和3.30%。

    记者对比2014年度和2013年度用人单位学历需求情况,发现2014年度对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的需求有所下降,硕士、博士学历人员需求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本、专科学历人员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分别为3.91%、2.96%。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明确要求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记者从市人才市场了解到,2014年度,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需求比例达到了40.80%,一年以下的为24.61%,一到两年为29.08%。从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工作经验的要求来看,青岛2014年度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最大,与2013同期相比上升了4.64个百分点;对工作经验在2年内的需求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需求下降。

    销售类人才仍然很紧缺

    连续几年来,销售类岗位的需求量在现场招聘会上一直位列三甲,但记者注意到,岗位空缺现象却一直无法改善。据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不愿投身销售行业,另一方面还因为资深销售人才很难留住,行业跳槽率较高。 “很多毕业生不愿放下身架做销售,认为销售工作吃力不讨好,属于无面子、无前景、无技术含量的‘三无’工作。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与招聘企业人员的交流中,记者发现,目前在青岛底薪加提成的销售类岗位,很多月薪要比后勤、文员类的职工高得多。此外,此次的《2014年青岛市招聘市场供需行情分析》还给求职者提供了部分建议。一方面,人才市场分析员建议刚毕业的新人,不应太看重第一份工作工资待遇,而更多是当做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初就业时暴露出专业不对口、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回炉”,重返学校再学习一门技术。

    新闻延伸

    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本月举行

    除了“‘贺新春’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外,市人才市场还将在三月份以每周四场(周一、周三、周四、周六)的频率召开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大会,涵盖2015“圆梦青岛”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高级人才招聘大会、行业专场招聘会、综合性人才招聘会。

    根据省人社厅的要求,山东省201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也将在近期举行,从3月下旬开始,山东省201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服务“蓝黄”两区专场将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学校举行。(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