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胶州市洋河街道办事处洋河大桥附近,观鸟爱好者张先生远远望去,原本不宽的河道里,四处都是密密麻麻黑白相间的物体正在移动,通过照相机镜头拉近一看:原来是一大片红嘴黑头白肚皮的大鸟,有的在浅水区低头觅食,有的从水面展翅起飞,壮观的场面令他沉醉。经过仔细鉴定,张先生发现,这些大鸟是被爱尔兰奉为国鸟的蛎鹬,虽然此种鸟类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如此大规模的鸟群实属罕见。
黑白飞鸟遍布山洲水库
初春时节,随着天气转暖,不少在青越冬的鸟类开始密集地向北方迁徙,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追逐自然轨迹的黄金时期。昨天中午,多年来一直热衷拍摄野生鸟类的市民张先生来到胶州洋河街道拍摄候鸟迁徙,根据经验,每年3月来这里和莱西姜山湿地都不会空手而归。
果不其然,下午2时,在洋河大桥附近,张先生看到,山洲水库的一条河道内出现一片密密麻麻黑白相间的物体正在移动,慢慢走近发现这竟然是一群鸟,数量有上千只之多。
张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因为距离问题,并没有看清这是什么,鸟群中偶尔有几只海鸥和苍鹭飞出。因为山洲水库是当地一处小有名气的景点,附近的人和车都不少,为了看清楚,他慢慢低下身子缓慢地接近鸟群。在距离鸟群还有五六十米的时候,他用照相机镜头和望远镜看到,这些鸟类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黑色的头部和背部,白色的腹部和一条桔红色长长的喙,鸟群中的鸟大部分都低着头在河道内觅食。张先生拿出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后,慢慢找到一个角落坐了下来,根据这些鸟的特征对照图鉴,以确定鸟群的种类。
无名大鸟原是爱尔兰国鸟
桔红色的长喙、黑白相见的羽毛、红色的眼睛和腿,张先生仔细地分辨着随身携带各种鸟类图鉴中的图片,经过20多分钟的翻阅和比对,终于出现了一种和眼前相对应鸟类的图片,这种鸟叫蛎鹬,别看样子不是特别扎眼,但它有一个不小的名头——爱尔兰国鸟。
记者了解到,蛎鹬是一种中等体态的涉禽,分布比较广泛,平时并不迁徙,长长的腿和尖尖的喙是为了站在水中开启坚硬的贝壳和牡蛎。蛎鹬栖息于沿海多岩石或沙滩的海滨、河口、沙洲、岛屿与江河地带,也出现于湖泊、水库、农田地带、内陆的湖岸、苇田、河谷浅滩等,我国从南到北沿海地带都会出现蛎鹬的身影。每年冬季,蛎鹬则集成大群在海湾、入海口以及开阔海岸沙滩和岩石上活动,每年5~7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在大沽河口、姜山湿地都见过这种鸟类,但以往见到的鸟群多数时候只有七八只,发现如此大规模的蛎鹬在青岛实在罕见。
苍鹭白鹭如今已十分寻常
“按理说,野生鸟群是很害怕人类活动的,但是这一群鸟我们却能距离它们这么近,说明它们已经不太惧怕人类了,这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成果,就像我们与海鸥一样。 ”张先生对记者说。带着孩子在附近游玩的市民刘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年夏天他都会带孩子来这里游玩,没想到春天来这里能看到这样的盛况。 “以前好像只能在动物世界上看到这么大一群鸟! ”
据了解,近些年我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在岛城林业执法部门和民间护鸟团体的共同努力下,非法捕鸟的情况也得到了极大遏制,来青岛越冬的鸟类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多。三四年前,记者在岛城多个湿地采访时,游人们还对苍鹭、白鹭这样的大型水禽感觉到很新鲜,如今几乎所有的水库中都能看到它们在生息繁衍。而且多种大型鸟群已能在百余米的距离上观察,如此近的距离说明鸟类已经不惧怕来自人类的威胁。
自发巡护湿地景观湖
记者了解到,随着候鸟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冬季迁徙鸟类的到来,我市胶州、平度、莱西不少偏僻的库区都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鸟者甚至旅行团,这些原本被周围村民当做野味的鸟类也渐渐成了村民的“财神”,很多原本的打鸟人如今都成了坚定的鸟类保护者。
自去年秋天起,莱西姜山湿地周边几个村,大大小小的农家宴都会开设一个重要“保留项目”——观鸟。观鸟者在这里吃住,还能每天在村民的指导下欣赏各种鸟类。村民老刘以前没事就打几只鸟当野味,如今尝到了鸟类带来的经济甜头,每天都主动在湖边巡视,清理带毒的饵料。他告诉记者,这些东西他以前都投过,平常人看不出来是带毒的,他一眼就能发现。还有的村民乘坐刚开通的青荣城铁赴荣成天鹅湖考察,取经当地的观鸟经济。在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景观湖在志愿者们的精心护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鸟类在里面驻扎,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每天都会来巡视鸟类情况;在各个有中心湖的小区,居民们把鸟类当做社区的一员,更有不少家长周末带着孩子们来这里为鸟类投食。(记者 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