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不其县(今城阳一带)居民为纪念县令童恢修建童真宫,从此这里香火不断、商贾汇集,逐渐发展成庙会。后来,童真宫破损,庙会沉寂几十年,近年来,当地重修童真宫,并在原址上恢复庙会。昨天,童真宫庙会再次上演,一些老手艺也重现。
[现场]
千年庙会再现老手艺
彩色的泥老虎、手工编制的竹篮、插在草杆上的糖球、现做现卖的民间特色小吃……昨天上午,惜福镇街道童真宫门前人头攒动,一些多年不见的老手艺再次出现。童真宫门口还搭起了戏台,上了年纪的老人带着马扎,将戏台团团围住,看着台上人的表演,笑得合不拢嘴。童真宫内,上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溯源]
纪念童公传下庙会
71岁的傅民升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现在是童真宫的讲解员。傅民升说,东汉时,当地隶属琅玡郡不其县,当时的县令就是童恢。由于政绩显著,后来童恢调升安徽。他去世后,当地人找来他的衣物,自发为他修建了衣冠冢。人们前来烧香祈福、纪念童公,一些民间艺人也在附近摆摊,逐渐形成庙会。
一段时间内,童真宫曾破损严重,庙会也渐渐没落。2009年,当地重修童真宫,前年庙会恢复,并确定为正月十六这一天。
[讲述]
庙会上找回老记忆
“好久没见过这种场面了!”傅民升说,记得小时候,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赶庙会,品尝小吃,给孩子买手工玩具,听大戏,向童老爷祈福,就连周边的崂山、即墨、平度一带居民都慕名而来。香油果子、皮老虎、糖瓜等,各种小吃和民间手工艺品多达二三十种,好多近乎失传的手艺在如今的庙会上都能找到。(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