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谈及薪水不再“漫天要价”,从过多关注工资福利转为关注个人发展空间……记者在连日举行的多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采访发现,大学生找工作时心态逐渐趋于理性,在关注薪金和福利待遇等眼前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发展空间、成长平台等长远规划。
随着近年来用人单位薪水待遇逐年提升,大学生预期薪水适度降低,“一升一降”使得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用人单位需求与大学生求职意愿吻合度提高的可喜现象。
70%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2500元左右
“刚刚毕业,月薪2500元到3000元就能接受,毕竟青岛租房等生活成本挺高的,怎么也得能养活自己吧。”招聘会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平在与用人单位交谈时十分中肯地说道。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招聘情况看,应届大学生求职在薪金待遇方面不再一味‘漫天要价’,求职心态趋于理性。”青岛新锦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艳萍总结近五年来的招聘情况说:“2010至2012年,企业招聘应届大学生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而大学生对薪水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一般在3000—3500元。2012到2014年,应聘研发技术类岗位的应届毕业生甚至喊出6000元的月薪,这显然高出我们企业所能提供的待遇水平。”
去年底以来,徐艳萍欣喜地发现,企业和大学生关于薪水待遇的“剪刀差”正在缩小,供需双方在工资待遇方面的吻合度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企业给予大学生的月薪待遇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求职心态更加务实。”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人事专员袁女士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求职的大学生目标“虚高”的少了,“接地气”的多了。
几家用人单位的这一感受在近期招聘市场上得到了充分证实。我市春节后大学生招聘市场调查显示,企业招聘工资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本次市场抽样调查对职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3类岗位薪酬水平进行重点分析,岗位涉及区域经理/主管、电气/机械工程师、技术/设备、网络/软件开发、行政/文员、会计/出纳等。“从总体上看,薪酬福利与同期相比略有提升的占68.26%,工资上调幅度平均维持在10%左右。”市人社局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在祥说。
“我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刚入职场还是要放低身段,找份工作安下心来先干着。”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王江豪说。
来自我市节后几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调查表明,像王江豪这样态度务实的大学生求职者在今年的招聘市场上有所增加,往年期望月薪动辄3000元、4000元的求职者已不多见,70%的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2500元左右。“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特别是近几年关于‘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等就业形势的舆论宣传铺天盖地,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了更加全面、理性的认识,逐渐放低身段,就业心态出现了理性回归的可喜现象。”张在祥分析说。
不求专业对口只求积累经验
正月初八,记者在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初次遇到朱晓晓(化名),面对“找工作难不难”的提问,她一脸茫然:“不知道。”
在经历了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第一次投简历、第一次面试等诸多个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次”后,朱晓晓用凝重的语气总结说“找工作的确没那么容易”。因为“专业对口的岗位太少了”。
朱晓晓是青岛大学国贸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她与同宿舍三位姐妹结伴前来找工作。一上午的招聘会眼看就要结束,带来的十份简历却一份都还没投出去。“该来都来了,不如就去刚才那家再聊聊。”在室友小郭鼓励下,朱晓晓抽出一份简历,径直走向一家技术公司。几番交流后,小朱争取到了该公司出纳岗位的面试机会。
当天下午,小朱准时赶到位于香港中路的该公司办公点参加面试,换了一套职业装的她看起来成熟了不少。一个小时后,小朱结束了求职以来的首场面试。“还不错,公司让我先实习,不出意外六月份就可签合同”,虽然与自己专业并不完全对口,但她说“重在积累经验”。
即将从济南大学毕业的淄博女孩小杨对于专业是否对口也看得不那么重。“我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单纯从专业来看,招聘市场上对口的岗位并不多,如果非要找本专业的工作,恐怕比较难。”小杨告诉记者,她的同班同学中就有几个转行做销售。“有一个做矿泉水市场推广的,还有在灯具企业做业务的,不求专业对口,找份工作先积累经验才是王道。”小杨的语言充满“90后”的诙谐与幽默。
更关注企业平台与个人成长契合度
“公司针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有哪些岗前培训?对工作三五年的职工,能提供哪些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招聘会上,来自香港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岳的一番提问引来用人单位人事专员频频点头和称赞。“第一份工作工资待遇高低还是其次,最主要是看公司规模,以及能提供什么样的平台,这决定了我今后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在与用人单位交谈结束后,小岳与记者分享了她的想法。
“以往大学生求职较关心的是工资待遇、带薪休假等福利,今年在跟应届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关注职场发展空间的明显多了起来。”青岛零零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与记者谈起他的招聘体验。
青岛新锦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艳萍也有同样感触:“这可能跟高校职业规划课的普及有关系。以前的大学生谈到职业规划,顶多知道‘五险一金’、劳动合同怎么签这些最基本的常识,现在大家更关注公司平台与个人成长的契合度。”
“通过与高校、企业座谈后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本质而言是一种结构性矛盾。简单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具备的能力不匹配。”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工作人员王韩说,这种不匹配从大学生这一主体来看,表现为求职目标不明确、个人期望与个人能力不相称,找工作时过多关注“公司能给我提供什么”,而不是“我能为公司带来什么”。
为解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这一矛盾,从去年开始,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19所驻青高校5.8万名学生参与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不仅向在校大学生普及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也引导他们尽早树立职业规划理念,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据了解,今年我市驻青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3万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市人社局将继续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送就业指导、见习对接进高校,继续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以提高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供需双方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