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30.6万业户受惠商事制度改革 99%为民营生力军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作者:初小燕 2015-03-12 14:09:58 字号:A- A+

    周先生是一家排骨米饭店的老板,直到今天,他还清晰地记得去年领取营业执照的情景:从外地来青创业的他已是不惑之年,他希望靠自己的劳动为争一片天空,但是由于环保前置审批一直未办理完毕,办理营业执照也成了“半拉子”工程,他一直无法从事自己的生意。去年10月11日,市政府发布《青岛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小餐饮店不需要再办理环保和消防两项审批,12日,他就去工商部门办理注册,并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

    同一天急急忙忙去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的,还有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小张。有文化、有思维的小张所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原本他是想找个单位上班,但是三个同学一商量,大家决定利用现有企业注册的便利条件,注册一家科技公司,闯闯市场,也是历练自己,给未来一个机会。我市自去年3月1日起启动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工商登记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注册资本由实缴也变为认缴,不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这对于刚刚离开校园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可以将手中有限的资金用于创业所需的其他投入。

    如今,不管是老周先生的排骨米饭店,还是小张同学的科技公司,都开得有声有色。记者了解到,去年同样切实享受到商事制度改革政策红利的,还有全市30.6万户市场主体。

    我市2014年3月1日起,自分步,实正式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企改革、施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登记制度改业住所(经营场所)化改革、革、工商登记服务便利市场改革、主体监前置审批制度有措施,管模式改革等具体改革全市市场主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喷式”增体蓬勃发展,出现“井增长户数全市长, 市场主体月均,增幅达从0.8万激增至3.2万4年年底,全市300%。截至201新增户,市场主体总量达90.5万注册资本(金)2994.4市场主体。同比亿元, 增长56.11%人表市工商局相关负责革很多走示,青岛商事制度改以市场主在全省、全国的前列,扩大、结构优体总量增加、规模发展、推化和在促进民营经济业方面的突出成动大众创新创增添了新效,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政策利好接踵推出30.6万企业受惠商事制度改革去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企业注册门槛大幅度降低。零资本、实缴改认缴、验资报告取消……一条条激愤人心的改革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改革前无法获得许可的大量企业得到注册。

    市工商局统计显示,因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受益的企业达17.7万户,占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55.31%;其中,以低于原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出资的企业16万户,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46.87%;2014年,仅取消凭验资报告办理登记一项,就为新设企业节省资金2.7亿元。

    注册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去年6月16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取消办理企业住所登记必须提供房产证明的限制,取消必须是经营性住房的限制,取消权属不明确的房屋不予办理工商登记的限制,允许“一址多照”,破解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房租贵、场所难寻等问题,消除了因经营场所不合格导致的无照经营现象,为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平等竞争带来利好。2014年,全市共有2.4万户市场主体受益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新政实现市场准入,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7.5%;全市共登记“一址多照”企业11965户,个体工商户22473户,节省房租约1亿元;登记“一照多址”企业1965户,节省企业成本300万元。

    当天,《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14]5号文件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通知》,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业活力,催生了发展新动力,工商注册登记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缩短了80%;企业往返注册窗口次数由4次减少为2次,减少了50%,全年为企业节省行政成本近千万元。注册登记费用的减免,为每户新设市场主体节省1683.81元。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我市积极在“解束缚”上下功夫。2014年9月30日,我市出台《青岛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取消344项前置行政审批,取消比例达到90.29%,除国家新设的以外,我市不再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前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有23.7万户市场主体涌入这些新开放的行业,占该行业原有市场主体总量的36.21%;仅取消消防、环保两项审批就有10.6万户市场主体实现无照变有照,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33.1%,进一步提升了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活力。

    在实施市场主体“宽进”的同时,我市加强事中事后的“严管”,努力实现“双轮驱动”。各行政审批部门根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承担“一管到底”的监管责任;建立和开通青岛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积极完善以企业年报抽查为主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健全信息共享、信用披露和案件查办的协同机制。目前,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公示186万户企业信息(包括开业、变更、注销、吊销),系统日均访问量5万次,经营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和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宽了对市场主体准入的限制,优化了营商环境;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监督,促进了社会共治,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了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新增主体99.5%为民营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成生力军

    去年,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系列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落实了“宽进”政策,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

    市工商局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后全市市场主体月均增长户数从0.8万户激增至3.2万户,增幅达300%。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1.6万户,其中30.6万户是3月1日改革之后注册的。截至2014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90.5万户,同比增长49.1%,总量及增长率均遥居全省首位;总量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4,列深圳、广州、和成都之后,增幅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1,领先第2名城市16.7个百分点。同时,中小企业的增加带动了创业就业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吸纳就业84万人次,同比增长42%,新增就业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吸纳就业4.67万人次、万人次和60.6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78.86%、31.78%和47.7%;全市新增企业吸纳就业21.84万人次,同比增长26.46%;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60.48万人次,同比增长56.4%;农业合作社吸纳就业1.68万人次,同比增长5.7%。

    全市经济规模也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扩量提升,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大幅增长,规模明显扩大。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2994.4亿元,同比增长56.11%;其中,企业新增2860.8亿元,同比增长63.79%;个体工商户新增105.4亿元。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14173.4亿元,同比增长34.29%。全市登记大企业数大幅增加,共新设注册资本1亿以上企业310个,同比增长36.56%。

    民间投资在改革中活力迸发。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使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更宽更深,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民间投资敞开了大门。2014年10月20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借力商事制度改革,推出28项极具“含金量”的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纷纷推出举措,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优惠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在全市推动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2014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达32.4万户和167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2%、78.9%,分别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99.5%、55.8%。实有民营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达87.7万户和69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17%、40.91%,分别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6.9%、48.9%,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大产业布局调整转型持续升级优化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尤其是前置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行,不但拆除了‘玻璃门’,放开了许多以前可见不可入的投资领域,而且拆除了一些‘钢铁门’,使许多以前完全向民间资本关闭的行业得到开放,增强了行业活力。”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系列改革措施影响下,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市工商局统计显示,2014年,新增第一产业市场主体1.34万户,同比减少61.4%,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4.2%,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市场主体新增1.77万户,同比增长49%,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5.5%,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新增29.49万户,同比增长207.12%,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90.3%,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在“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思路中稳步推进。

    同时,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运用商标培育等职能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在审商标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10万件,达到10.6万件;新认定国家驰名商标11件,省著名商标65件,市著名商标90件,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无形资产;新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719件,占全省的87.68%,同比增长395.9%,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位居第一,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誉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的“青岛现象”,为青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夯实了竞争基础和品牌保障。

    我市产业布局也在改革中优化调整。市工商局紧抓“一谷两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方案和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一谷两区”及“蓝高新”领域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全市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积极争取黄岛区、高新区外资企业登记权,成为我省近三年获此授权唯一城市,至此,我市已有8个行政区域取得外资登记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去年以来,新增与全市重点规划建设的新型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现代服务业“十个千万平方米工程”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3790户;“一谷两区”内新注册企业总量达65246户,注册资本54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9%、72.87%;在全市“蓝高新”产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发展“蓝高新”经济主体9.6万户,占新增总量的29.4%。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初小燕通讯员 李晓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