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22日,青岛市气象局举行免费对外开放活动。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岛城将于今年五六月份,首次试验人工消雾,把雾消除,这可是神仙才有的“专利”!如果试验成功,将在高速公路、机场等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将用液态氮进行试验
青岛是一个多雾的城市,进行人工消雾还是首次,到底是怎样的原理呢?记者从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了解到,通俗一点讲,人工消雾跟人工增雨的原理比较相似,此次将采用液态氮来进行消雾试验。在大雾出现的地区,用地面设备将液态氮喷洒到雾中。液态氮汽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得周围大雾里的水蒸气放热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不断聚集成然后降落到地面上,之后雾便消失了。
据了解,液态氮很容易蒸发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
只针对小范围辐射雾
不过,人工消雾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针对小范围的辐射雾,而大范围的平流雾,现在国内还没有此类可以应用的技术。
人工消雾试验,对青岛的意义非常重大。由于独特的城市地形,导致青岛常年大雾天气较多。据市气象台统计,常年,市区有50多天的大雾天。2014年市区共出现大雾36天,比常年同期偏少17.5天。另外,记者从青岛市气象台了解到,近些年青岛的年平均气温在升高,降水量和大雾增多,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少。全市年平均气温连续14年超过1971年~2000年的平均值。近十三年中,全市平均有10年的年降水量多于1971年~2000年的平均值。
试验成功将解决团雾
青岛的雾主要有平流雾和辐射雾,除了夏季较为常见的平流雾外,对青岛影响最大的就是辐射雾。进入辐射雾多发季节,岛城多条高速公路都会被关闭,而且非常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据交警部门对岛城高速公路进行统计,共有15处高速公路易发生团雾,容易影响交通安全。
如果人工消雾试验成功,将可应用到团雾区域,减少甚至避免团雾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在机场附近进行人工消雾。
天气预报“不准”专家咋说?
青岛市气象局于3月22日举行了对外开放活动。不少随家长前来参观的“小气象迷”近距离参观了气象设施、了解天气预报出炉的整个过程,还上镜体验了一把气象主播。许多市民还跟气象专家交流了气象预报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知识。
“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呢?”对于许多市民的疑问,气象专家介绍,天气预报首先要进行大气探测,资料收集后,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气象专家再进行会商,一份上百字的天气预报才能出炉。中央气象局在青岛全市范围内设有6处考核站,分别设在市区的伏龙山上、崂山区、青西新区、胶州、即墨、平度和莱西,预报是否准确根据它们来考核。比如说,天气预报第二天市区有小雨,但是市区一些地方并没有下雨,而观测站附近有降雨并符合小雨的程度,那么从天气预报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准确的预报。
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说,大气运动远比大家想象的复杂,天气预报现在还没办法达到百分百准确。青岛市气象台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92.24%。据悉,为了增加预报的精确度,青岛今年还将在市区增加15个自动观测站,以便采集更多的气象数据。(记者 孙桂东)
同城报道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2日,两千余名“气象迷”走进市气象局,体验气象新技术。今年,岛城将试点用液氮进行人工消雾,还将打造我省首个防雷产品安全检测测试平台,模拟自然雷电条件,给防雷设备上“保险”。
除雾 5月试点局地“人工消雾”
22日,两千余名市民来到位于伏龙山上的青岛市气象台。记者看到,办公楼门外的墙边摆放着如何应对诸如冰雹、沙尘暴、台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知识的展板,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早早就来到气象台门口排好队,跟着引导员进行参观。在咨询台,孩子们被人工增雨的飞机模型、防雹增雨火箭弹等样品吸引,孩子们一边端详着模型,一边听着人影办工作人员的介绍。
人影办工作人员说,今年将开展局地消雾试验,计划在多雾的5月、6月开展,这也是岛城首次进行类似试验。工作人员介绍,浓重的雾气常会给道路交通带来较大影响,通过使用液氮车,用发射管向空中数米高度上施放催化剂,雾变成冰晶冷凝沉降,最终消失。工作人员将及时记录试验情况和数据,若效果好将进行大面积推广。
试验主要针对辐射雾,因为平流海雾往往范围大,扩散强,一旦消除了一部分,还会有另一部分补充进来,比较困难。
防雷 模拟雷电环境,检验小区“防雷器”
据了解,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青岛市年平均雷暴日为20—30天,属于雷暴多发区。青岛市气象局正在打造防雷产品安全检测测试平台,坐落于黄岛大涧山雷达站的“雷电防护实验室”将提供关键参数指标检测等服务,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状态下的雷电,对防雷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
青岛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说,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建筑物都有一个电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用来保护居民家中的家电。如此关键的保护设备,市面上假冒伪劣产品却很多,日前国内某地曾抽检“防雷器”,不合格产品竟达到一半以上。新建的防检测平台能杜绝假冒伪劣防雷产品。
今后新建小区防雷装置验收时,将抽检其中的电涌保护器,若不合格,要求建设方更换,把好防雷设施的最后一道安全关。平台建成后,也将成为我省首个防雷产品安全检测测试平台。
测雪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测水量
开放现场,应急指挥车、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设备,让“气象迷”们过足了眼瘾。
探测科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冬天,岛城引进19套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分布在市南、市北、李沧等各区的部分学校、港口、道路周边,自动观测冬季降水量。
据了解,气象部门使用的降水量观测器最开始的一代是雨量筒,由人工观测。2006年1月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投入使用,实现了数字传输,但冬天气温低,雪融化慢不能及时监测,要先用热水将雪融化,再用量杯测量。称重式降水自动观测站结束了岛城几十年的冬季降水人工观测工作。
新仪器实现了固态、液态和混合性降水的自动化观测,每小时自动观测一次降雨(雪)量,并进行实时传输,准确统计冬季全部降雪量,提高了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除了降雪,春天的毛毛雨、秋冬的雨夹雪都能用该传感器测出来。
拍照 高分辨率极轨卫星拍大气
探测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下半年,市气象台将启用高分辨率极轨卫星服务,初步定在8、9月份。
据了解,早期的极轨卫星信息量有限,适合观测大中尺度的天气系统。“高分辨率极轨卫星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能给大气系统拍摄高清晰度‘照片’。”工作人员说,接收卫星信息的大雷达坐落于城阳罗家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备安装和施工。
建成后,地面的大雷达将接收卫星拍到的数据,再用软件将信息解析出来。通过如今的高分辨率极轨卫星,能清晰地拍出地貌特征,地表不同的介质,海面漂浮物的微小差异,不光能拍出浒苔,甚至还能拍到海上的油污,麦田的干燥程度,田地中虫害的表面反应等很多中小尺度的信息,全天候24小时运行。届时,气象部门的短时临近预报将更加精细。
保海 浮标站港航、养殖区全覆盖
据了解,台风、浓雾等灾害性天气都会对海上生产作业造成影响。去年受大雾、台风、涌浪、雷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岛城水路运输停航72天。其中,雾季停航47天。岛城春季夏季经常受到大雾的侵扰,近年来雾季呈现来临时间早,连续的雾日天数长、突发性强、浓度极大等特点,对海上安全生产影响愈加严重。一旦海上出现极端恶劣性天气,第一时间获悉气象信息十分重要。
探测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海上的气象观测点主要布点在几个岛屿上,今年计划加大海上观测密度,增加海岛观测站和浮标站,保证港口、航线、渔场、养殖区都要有气象观测设备。据介绍,浮标站可探测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方位、能见度等近二十种要素信息,每10分钟向青岛市气象台传回一次海洋气象实时观测数据,能随时掌握海上的气象情况并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