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 “被盗刷”屡见不鲜,可这事降临到自己头上,青岛市民吴刚(化名)终于明白什么叫“急得跳脚”。卡在手,吴刚卡里的35万元却在异地被转走。无独有偶,与吴刚同在一家银行开户的另一名储户,其卡里的57万元也在异地“蒸发”。存款意外丢失,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报记者为你揭秘。
事件>>>
近百万存款异地被取走
“银行卡一直在我身上,密码也从没对外人说起过,钱怎么会没了呢?”昨日下午,记者见到吴刚时,他眉头紧锁,到现在还无法相信存款被盗刷的事实。
吴刚说,4月1日下午,他的银行卡收到35万元转账款。次日上午,他去银行取款时大吃一惊,原来钱在当日凌晨1时左右,被人在河南、广东两地已全部转走。吴刚赶紧报案,也赶紧联系银行。
吴刚随后拿到了这张银行卡被盗刷提现转账明细表,原来这35万元是被分为13笔取走的,其中有30.5万元是通过郑州市一家电器商行的POS机转账,另外4.5万元是通过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银行ATM取走。
令吴刚不解的是,这张银行卡他一直卡不离身,卡号密码更是从未向外人透露,钱怎么就会被取走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吴刚存款丢失的半个月前,与其在同一家银行办理银行卡的李先生也有同样遭遇,他卡里的57万元现金不翼而飞。李先生表示,银行卡一直在他自己手中。
进展>>>
大部分资金已冻结追回
“客户银行卡被盗刷,银行也十分着急。”昨日下午2时30分许,上述两名市民办卡的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被盗刷35万元的吴刚,在向警方报案并联系银行后,银行很快便冻结了通过POS机转账的30.5万元。“因为这30.5万元是在郑州一家电器商行的POS机被盗刷,我们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也已配合警方赶往郑州,争取尽快处理此事,让这笔钱尽快‘完璧归赵’。”这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剩余的4.5万元,他们也正协助警方办案,争取早日给市民一个说法。
记者了解到,因为ATM机每日取款限额为2万元,所以吴刚35万元存款中的大部分是通过POS机转账被盗取的,而这也恰恰让吴刚避免了大部分存款的损失。银行人士透露,不法分子进行POS机转账之后,资金不会立刻打入目标账户,这给了银行方面足够多的时间来冻结被盗刷的银行卡账户。
对于李先生被盗刷的57万元,该银行通报称此事已得到圆满解决。银行方面称,李先生报案后,银行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从支行到分行迅速展开资金查账、追索,最终查明该笔款项是在无锡一家POS机被盗刷,他们首先迅速冻结这笔款项,同时也配合警方一起到无锡处理此事,这笔钱应该已经回到李先生的账户中。
【调查】
盗刷手段主要有两种
令储户疑惑的是,这些匪夷所思的盗刷案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记者采访多家银行技术人员了解到,盗刷银行卡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伪卡欺诈和互联网欺诈。
所谓伪卡,即“克隆卡”,伪卡欺诈是指利用专业设备伪造银行卡盗取持卡人账户资金。采取克隆卡盗刷,这是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法,岛城也曾有这样的案件发生。
2013年6月份,林某与同伙凑了大约7000元后,二人从网上购买了银行卡信息采集器和银行卡复制器,并通过远程教学学习具体操作过程。学会操作后,林某来到一超市应聘收银员。林某便在工作期间将信息采集器偷偷藏在收银台下面。当顾客在购物小票上签名确认时,他就利用收款台遮挡住顾客的视线,在采集器上刷一下顾客的银行卡,并记下密码和银行卡卡号的后四位数字。自2013年11月至今年1月,林某采用这一手段共成功伪造8名顾客的银行卡,涉案金额达64万余元。最终,经法院判决,林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另外一种互联网欺诈就是网上盗刷。与线下的伪卡欺诈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欺诈是非接触式的,整个盗刷过程发生在虚拟空间。不法分子无需伪造银行卡,只需获得持卡人的账户信息即可转走卡内的钱。
据了解,不法分子会向用户的手机上发送藏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是互联网欺诈的常用手段。一旦用户不经意间点击了这些短信链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搜索手机中一切跟账号、密码有关的信息,并自动发送至不法分子手中。
另外,不法分子还可利用木马病毒拦截用户的短信验证码,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用户银行卡的网上快捷支付功能,并通过获取的账户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将用户的钱从卡内转走。
【律师说法】
原因不明确 责任暂时无法判断
随着银行卡的日益普及,银行卡存款被盗刷的现象日益严重,储户与银行之间因此纠纷不断,究竟应该由谁对此承担责任?
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清树对此表示,作为合同的当事人,理应按照法律和合同享有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而对因一方或双方未尽到应尽的义务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储户负有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及密码的义务。因银行未履行信息的安全保障义务和身份审核义务,而造成储户的银行卡资金被犯罪分子盗刷,银行应当对此承担责任。但如果储户存在重大过失,故意使得银行卡或卡密码外泄等,这样储户便应担责。
“原则上来说,如果银行的系统安全存在漏洞导致盗刷发生,银行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银行尽到了维护系统安全的责任,而是持卡人自身原因导致卡片信息泄露,相关责任由持卡人承担。”北京大成(青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文涛律师受访时说,此次事件中,银行卡被盗刷的原因还不明确,因此是银行的责任还是持卡人的责任暂时还无法判断。
【相关链接】
擦亮眼睛看清被盗刷“陷阱”
1 持卡人在ATM机操作时,要留意插卡口和操作面板上有无“增高”、“凹陷”或“变粗糙”等异常情况。不法分子如果在插卡口处做手脚,其操作面板定会“变形”。同时,假的ATM面板一般在颜色上不能做到和真的完全一致,而且拼接处有缝隙。
2 在POS机上刷卡付款时,不要让卡片脱离自己的视线,避免“人卡分离”。在输密码时,不管周围有没有人,持卡人最好都用手挡住,防止密码被不法分子或非法设备窃取。对于已向不明人员或网站提供账号和密码的,要立即登录网上银行修改密码,或到柜面进行密码重置。
3 不要随意点击发送到手机上的不明链接,不打开来路不明的图片,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以上方式向用户手机推送木马病毒,而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
4 在扫描二维码之前,用户也应提高警惕,先核实二维码来源,要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5 用户需要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以降低安全风险。
【提醒】
用户防盗刷最好换IC卡
银行卡被盗刷,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使用了磁条卡,这与磁条卡本身的漏洞不无关系。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卡磁条有三轨信息,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写到空白卡上,很容易就能复制一张信息完全相同的卡。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将复制装置安装在ATM或POS机上,趁机获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
“要想彻底防止盗刷,现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将磁条卡换成金融IC卡,也就是芯片卡。”岛城一家国有银行银行卡部负责人提醒说,与普通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最大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在金融IC卡中,芯片自身信息不可复制并且能用自带的唯一性的密钥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并采用卡片和发卡银行系统互相认证的方式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可谓重重保险。也正由于芯片交易这个特性,使得磁条卡时有发生的被盗刷等情形很难在IC卡上重现。
其实,早在2011年,央行就启动了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以逐步实现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过渡,旨在提高我国银行卡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损失。
记者从岛城各银行了解到,在由磁条卡向芯片卡过渡过程中,各银行还曾发行过磁条卡和金融IC卡的复合卡。不过,自去年9月1日起,根据央行规定,金融IC卡上的磁条功能已失效,而自今年1月1日起,磁条卡将不再发行。据悉,目前青岛各银行新增IC卡均占到银行新发卡总数的90%以上,各银行呼吁市民尽快将磁条卡换成金融IC卡,部分银行还可换卡不换号。
银行人士还提醒,储户应提高用卡安全意识,在银行卡密码设置方面也不要太过简单,尤其不要使用身份证号、生日、手机号、邮箱密码等作为支付密码。
那么,储户在遇到类似存款被盗刷的问题时,如何做才能避免损失呢?银行人士介绍说,市民最好是办理银行卡短信提醒业务,这样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卡内资金变动情况。假如银行卡在自己身上,卡里的钱却莫名失踪时,储户应在收到银行短信提醒后,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尽快挂失止损。其次,带上银行卡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证明你人和卡都在本地。(记者 锡复春)
原标题:卡在手钱没了俩储户丢9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