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先生:一生中,我有预谋地只偷过一样东西:一颗龙牙,是从一只源于中国东北的张着大嘴的龙的口中拔出来的。5岁的我用稚嫩的手指使劲地向外拽着龙牙,年长我5岁的姐姐琼在替我望风。我们不是怕水族馆的守卫人员(他们早就逃走了),我们是担心日本兵先头部队的到来。”13年前,青岛早报收到这样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之后就开启了“龙牙”的回家之路。如今这枚“龙牙”被放在青岛水族馆即青岛海产博物馆一个胡桃木展柜里,这里还有1978年在唐岛湾搁浅的抹香鲸标本和来自北极的神秘客人独角鲸标本等,这些宝贝是这座亚洲最早的海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记者来到这座有两万多件藏品的博物馆中,探寻那些展品背后的故事。
记者探访
两万多件标本吸引八方游客
记者了解到,水族馆建成开放之初,有玻璃鱼池18个,院中有两座露天水池,剥制标本30件,珊瑚9件。经过80多年的发展,馆内现有海洋生物标本两万余件,馆藏数量居全国同类科普场馆之首,是全国唯一的海产博物馆。
记者跟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走进青岛水族馆,千姿百态的鱼类在池中穿游,构成光怪陆离的鱼类大世界,生活在水族馆中的凶猛的皱唇鲨令人不寒而栗,婀娜多姿的珊瑚礁鱼宛若美丽动人的仙子徜徉在水中,美丽的大海葵如绽放的秋菊,古老而顽强的绿海龟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标本陈列馆中如花似玉的珊瑚、五光十色的贝类及高等海洋哺乳动物的标本,揭示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进化、演变和发展。
当年的水族馆老建筑现在被改建成梦幻水母宫,里面展示着形态各异的水母,其中不但有从国外购买的珍稀水母,还包括在青岛近海捕获的白色霞水母和厦门隔膜水母,水母宫里采用各种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加入互动游戏,与水母嬉戏,如同置身海底奇境。
记者揭秘
制作鲸鱼标本先埋地下
如此巨大的抹香鲸骨骼标本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海洋大型生物体形太大,做一个标本很费时、很费工,没个两三年做不成。皮标本半年可以做成,而骨骼需要三年才行。想让它们的软组织完全腐烂,只能通过自然掩埋方式。除了时间上需要等待,制作标本的人员都要学过解剖学,对鲸鱼的结构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用搜集齐全散落在地下的骨骼,把它们全部拼装在一块儿。
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2011年在水族馆院内,工人施工时发掘了大量的鲸鱼骨头,通过挖掘机和铲车挖掘,用了两天时间整理出一条10多米长的鲸鱼完整骨骼。这些骨头随后被运到位于沙子口的标本制作厂进行冷冻,后期进行标本制作。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这里原本是一块平地,2003年青岛海底世界开业前,地下已经埋了一条鲸鱼,等待它腐烂后制作标本。“在制作骨骼标本前,鲸鱼必须要脱脂。埋在地下,可以让它自然腐烂,方便制作。”水族馆工作人员介绍,大型海洋动物在制作标本时,一般都采用掩埋的方式,两年之后就可以挖出来制成骨骼标本。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有多家科研机构专门制作大型海洋生物标本,并已形成成熟的制作方式。国内沿海捕捞发现的大型海洋动物,也会在青岛的标本制作厂加工制作成标本。
镇馆之宝
故事
一个老外的童年故事
在海洋生物馆一个胡桃木制作的90厘米高展台里,单独展示着一颗动物牙齿。这枚“龙牙”曾经辗转海外半个多世纪,最终通过青岛早报帮助,回到了故乡。
2002年8月份,一封来自英国的信被送到了青岛早报编辑部,早报记者张莉拿到这封信后,与当时的早报特邀小记者杨金拆开并翻译了它,于是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小男孩儿詹姆斯·阿·吉尔曼跟随当军官的父亲来到青岛,并在这里度过了3年快乐的童年时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争的阴云笼罩着青岛,父亲要携带家人回英国。轮船即将起航时,5岁的詹姆斯和10岁的姐姐跑到无人看守的青岛水族馆,拔走了他们觊觎已久的那颗“龙牙”。
离开青岛之后,詹姆斯去过世界不少地方,但惟独中国不能让他忘怀。他说:“人总是把孩提时生活的地方当成自己的故乡,在我的脑海里,青岛就是我的故乡。”詹姆斯说。但是,他5岁时所偷的那颗“龙牙”却成了他一直都抹不去的阴影,深深的内疚埋藏在心中65年。2001年,姐姐临终前特意嘱托他,一定要把“龙牙”还回到它原来的地方。
于是在姐姐去世后的第二年,70多岁的英国老人詹姆斯写了这封信。早报记者到苏州迎接詹姆斯夫妇飞抵青岛。詹姆斯来到青岛后,重走了老人小时后在小鱼山附近的老家,他一路上看着熟悉的房屋和道路,激动地流下眼泪。最后,詹姆斯亲手将“龙牙”交到市长助理徐宝站手中,完成了他与姐姐多年来的心愿。
早报报道了詹姆斯归还 “龙牙”的故事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专访了詹姆斯,向社会讲述了“龙牙”的故事,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除了“龙牙”,詹姆斯还带回来一些青岛老照片。
水族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专家鉴定,这颗“龙牙”其实是扬子鳄的牙齿,可惜的是因为60多年的时代变迁,当年的展品扬子鳄已经不知去向,但是这枚见证诚信和友谊的“龙牙”单独展出。
故事
独角鲸标本来自加拿大
在青岛海产博物馆的西侧,有一个长着两米多长尖角的独角鲸标本,与巨大的抹香鲸标本遥相呼应。许多观众被它中世纪骑士长矛般的尖角所吸引,这头名为独角鲸的标本是青岛水族馆历时3年从加拿大引进的。据介绍,这头独角鲸原先生活在北冰洋的北部海域,是我国唯一一个独角鲸标本,也是加拿大制作的第一个独角鲸标本。
水族馆业务部主任王玮告诉记者,海产博物馆之前有包括抹香鲸在内的9个海洋哺乳动物标本,但他们一直想再引进一头稀有的鲸类标本。2011年初,工作人员得到一个消息:加拿大一家专业单位可以出售独角鲸标本。水族馆工作人员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并落实各种引进批文、运输途径,最终以100万元的价格定制了一头独角鲸标本。
“独角鲸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动物之一,至今科学家也没弄清楚它的长角是用来做什么的。”王玮告诉记者,独角鲸又叫一角鲸,雄性的角能长到两米多,它们只生活在北极水域,游行速度极快,而且神出鬼没。
故事
抹香鲸是水族馆大块头
“抹香鲸的头占身长的1/3,因此又叫巨头鲸。其巨大头部能容纳1吨脑油,经过提炼生产的鲸蜡油,可以用作精密仪器的润滑油。它的前鳍有人类五指一样的骨骼,说明抹香鲸的祖先是拥有前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78年这头硕大的抹香鲸在唐岛湾搁浅,水族馆的专家赶去营救,但抹香鲸已经死亡。经鉴定,这头雄性抹香鲸约37岁,体长13.95米,重达22吨。水族馆的专家将其尸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巨大的骨骼展出,另一部分,鲸鱼皮经过填充,重现了抹香鲸的原貌。很多游客尤其是孩子对来自海底的庞然大物尤为感兴趣,于是它成了水族馆科普教育的重点。
历史寻踪
青岛水族馆亚洲最早
水族馆以两层城楼式建筑、歇山顶和青绛紫色琉璃瓦互映生辉,让周围的欧式建筑群落成为了陪衬。青岛市水族馆是1930年,由蔡元培、李石曾、胡若愚、蒋丙然、宋春舫等社会贤达积极倡议成立的,建设费用来自当时的教育部、青岛市政府、青岛观象台等10个部门及宋春舫、朱润生、蒋丙然等个人捐助。1932年5月8日举行了开馆典礼。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兼任青岛水族馆馆长,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被蔡元培先生誉为“吾国第一”。
提示
青岛水族馆地址: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2号。开放时间:9:00——17:00。(记者 黄飞 胡明山 摄影记者 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