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信息化教学:八千里同上一堂课 PAD替代书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5-29 06:07:07 字号:A- A+

    25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闭幕,大会选择青岛举行是对青岛教育信息化的肯定,大会在青岛召开也为岛城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从今天开始,早报也将推出“岛城教育信息化发展巡礼”系列报道。

    校园里植物都有二维码

    作为岛城首批试点iPad课堂的学校之一,市实验小学的信息化教学一直走在岛城各学校的前列,在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学生通过平板和智能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获得关于这种植物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根据提问进行在线问题问答。种植课上学生在线问答的情况将纳入课程平台的学分评价中。

    教学楼内也充满着教育信息化的氛围,这里为学生提供泛在学习环境的泛在学习场,由每个班级门口安装小学习窗和楼层中安装的可触摸大学习窗组成,并将他们与云平台结合,形成遍布校园的泛在学习场,里面内容丰富,最大化地实现随时、随需的学习。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运动健康手环,学校借助物联网技术,过程监测学生运动,收集群体运动大数据,科学决策,促进学生发展,通过监测睡眠,将校内学习、校外学习、学生生活质量纳入学校管理之中。

    相距八千里同上一堂课

    青岛与日喀则相距4000多公里,可就在不久前,青岛15中与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实现了两地学生同上一节课。英语课上,青岛十五中的孙艳清老师为主讲,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的刘仕永老师为辅助。课堂上,青岛十五中的学生用英语热情地向日喀则的同学介绍了自己,流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梦想;日喀则的学生在十五中同学的带动下很快也进入到教学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汉族老师、同学共享自己的梦想。

    相距8000里同上一节课得益于未来教室的技术支撑,两间录播教室、高速网络,就能够实现两地、两个教室间的画面、声音同步传输,这种课程也被称为“专递课堂”。几天前,多国教育部长参观市实验小学时,美术老师刘健正在为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上漫画课,并通过网络与定陶路小学学生进行同步课堂。“这种课堂有助于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同时也打破师资力量之间的差距。”15中校长孙睿认为,专递课堂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起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观点的相互补充和知识面的拓展。

    其实,专递课堂在青岛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去年李沧区浮山路小学、永安路小学和大枣园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堂课就是同时上的。记者在浮山路小学看到,在学校新建成的自动录播教室里,通过网络,3所学校的学生实现了视频互动,一名老师讲课,3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们、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视频互相打招呼。据介绍,目前李沧区39所学校全部配建有自动录播教室,26所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最多可以保证12所学校的师生同时在线上课,每个学校录制的课程资料全区共享,学生在家里也可以点击观看。据介绍,今年市教育局将为全市420所学校各配备一个专递课堂未来教室,鼓励并促进各区市积极开展专递课堂和电子书包的建设应用。

    信息化成创客教育载体

    几年前3D打印机突然刮起了一股热潮,就在很多人还不了解3D打印的时候,3D打印机已经悄然走进了岛城的大中小学校。昨天上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教室签约仪式在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举行,两家3D打印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同时在学校设立了实训教室,企业提供3D打印设备供学生学习和应用,而学校则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无独有偶,昨天下午,青岛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联盟在青岛9中成立,首批20所中小学名校加盟,联盟的LOGO就是学生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联盟创始学校包括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莱芜一路小学、青岛金门路小学、青岛3中、青岛5中、青岛6中、青岛7中、青岛9中、青岛26中、青岛34中、青岛44中、青岛51中等。

    联盟以 “激情创意 追逐梦想”为主题,将为联盟学校搭建一个全新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将对创客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开发完善创客课程,让更多孩子零起点、零门槛地进入创客空间探索,以推动青岛市创客教育的发展,而创客教育的推动同样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撑。

    PAD课堂学习效率高

    昨天,青岛5中的一间教室里,数学老师田文正在给学生上课,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学生的桌子上都没有课本,取而代之的是一台PAD,全班40名学生每5人一组围坐在一起。田文利用手中的PAD熟练地进行操作,屏幕上的三角形在她的拖动下,不断地变化形状,学生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和解析。学生们在做题时同样是直接写在PAD上,这样田文在巡视的时候,点一下学生手中的PAD,这名学生的思路就会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样有学生解答中遇到困难,田文也会把它投到屏幕上,全班同学一起帮他分析。现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更及时有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的热情。

    “电子书包”在青岛19中试点已经两年多了,从最初的笔记本电脑作为学生终端引入课堂,到现在学生们用上了搭载有互动教学平台的PAD。两年来,19中的师生们真实地触摸着、感受着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和变革。“PAD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环境,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重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19中副校长徐积林说。

    校园里随时随地学知识

    在铜川路小学这所新建学校里,信息化设备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门口都有一个十几寸的“电视机”,时不时地变换着班级的照片,有班级活动照片、运动会照片,这是一个电子班牌,教学视频、班级展示、学习小知识都包含在里面,让课堂的知识充分延伸到课外。而电子班牌的高度也根据年级的不同有高低之分。

    除了教室外边的电子班牌,每个楼层都有至少一台两米多高的独立的电子触摸屏幕,二楼音乐角的屏幕不时变换着音符,原来这是该校的新技术新媒体情境式体验。“在学校公共空间设立‘铜川数字步道’,巧妙利用校园角落、走廊、建筑、楼道等小块公共区域。”该校校长郭振虎说,学校在每一处精心设计相关的主题课程,与无线网络、展示屏共同组成“学习无处不在,体验触手可及”的学习环境。

    “电子教室”像走进科幻大片

    没有黑板、粉笔,学生上课用PAD、黑板则是四块高清大屏幕,这是青岛沧口学校未来教室的标准配置,走进教室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与普通的教室相比,这个教室就是‘电子教室’,没有黑板和粉笔,也见不到传统的教科书,老师讲课用的是四块互动液晶4K高清大屏,以及面向分层和分组教学的三块电子互动课桌,还有针对个性化教学而配备的50台iPad电子书包,学生在这里上课,人手一本iPad。”青岛沧口学校副校长仇立岗介绍,教室里还配有三种功能各异的交互式设备,此外,在教室里,学生坐的学习桌、学习椅可以左右自由旋转,让学习方式更加自由。(记者 臧旭平 王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