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黄渤海小鱼小虾成主角 过度捕捞致资源降级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5-06-02 16:39:31 字号:A- A+

    1995年,黄渤海首次启动增值放流;1996年7月1日,黄渤海海域首次进入为期两个月的休渔期。昨日开始,青岛近海开启第20个伏季休渔期。青岛近海渔业资源在近几十年内有什么样的变化?目前黄渤海海域的优质经济鱼类是什么?昨日,记者采访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得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增殖放流对海洋资源的补充作用被无形中削减,黄渤海海域优质鱼种在食物链上逐层下移。 

    专家小鱼小虾成了主角

    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带鱼、大黄鱼、银鲳、半滑舌鳎、中国对虾等都是黄渤海海域20年前多见的优质鱼种,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如今大黄鱼、野生中国对虾等传统资源濒于衰竭,中国对虾等各类传统优质海洋品种资源量大幅衰退,难以形成渔汛。

    而从渔业资源种群结构来看,短生命周期、低营养级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和小型虾、蟹类逐渐取代原有的大型优质经济种类。黄海水产研究所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曾被誉为“渔业摇篮”和“天然鱼仓”的黄渤海,上世纪60年代的优质鱼种为带鱼和小黄鱼。到了80年代则以黄鲫、棘头梅童鱼和孔鳐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初以鳀鱼、赤鼻棱鳀和斑鰶为主,如今则以鰕虎鱼为主。黄海海域如今以细纹狮子鱼、鮟鱇鱼为主,小黄鱼和鲅鱼还有一定的产量,但远不及当年。我国近海水域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捕捞对象频繁更替,高营养层次营养级下降速度高于全球水平。用最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上世纪60年代黄渤海优质鱼类大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高级鱼类,然而随着捕捞强度加大,黄渤海海域优质主体鱼类在食物链层级上逐渐下移,到现在看来就多剩下小鱼小虾了。

    渔民近海捕不到什么鱼

    出海捕鱼的渔民们对此深有感触。 “现在的海跟20年前没法比啊,以前胶州湾里多得是黄鲴、白鳞、对虾,随便一网下去,活蹦乱跳的全是鱼。 ”沙子口老渔民曲先生告诉记者,他从1990年开始出海捕鱼,那个时候的网眼可没这么小,但是50米左右的流网下去,一晚上时间就满满的海货,只管往上拉网,只要出海就一定挣钱。曲先生跟记者聊起那段“光辉岁月”,话语中透着惋惜。 “小马力渔船就只能在近海转悠,现在也没什么东西还转悠什么,都赚不回来油钱,就得靠大船出海了。 ”曲先生说,当时的他从没想到,祖上世代捕鱼的自己会跟大海说再见。从2009年开始,曲先生挥别了将近20年的捕鱼生涯,转捕为养,开始养殖海参、鲍鱼,也曾开办渔家宴。

    渔船两年减少了千余条

    沙子口渔港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沙子口渔港码头的收购船数量逐年下降,从2009年高峰期时的98条直线下降至如今的61条。收购船的数量之所以越来越少,与人工费、油费上涨,渔业资源逐步萎缩不无关系。

    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市管辖渔船总数8682条,这个数据相较前两年整整少了1000余条。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渔船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少渔民转产、转业,二是一些小马力渔船拆小并大,合并成同一个渔船号。

    放流大强度捕捞影响成效

    黄海水产研究所曾做调查评估,2009年伏季休渔结束时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可达2237吨。到10月下旬生产捕捞活动基本结束后,中国对虾的调查结果资源量仅为137吨。可见,如果不能适度控制开捕后的捕捞强度,加之后期不断捕捞和兼捕,放流的中国对虾对来年产卵群体的补充贡献较小。“这其实就是开源节流的问题,增殖放流一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何节流,如何保护增殖的海洋生物,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增殖放流工作能够补充和平衡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的成效也十分显著。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同样显示,黄渤海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后,有效地保护了鲅鱼和小黄鱼等主要经济种的幼鱼补充群体。

    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青岛市沿海放流中国对虾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7.3,放流梭子蟹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6.2,放流产出均为投入的6倍以上。 2013年青岛市沿海回捕中国对虾产值约9946.8万元,回捕梭子蟹产值约4783.2万元。目前,2015年增殖放流认捐鱼苗工作正在积极筹备当中,据悉,2015年中央财政认购苗种34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100万元,青岛市级包含各区、市投入资金1420万元。预计放流各类苗种将超过13亿单位。牙鲆鱼、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土著品种”仍是我市增殖放流最多的海洋品种。

    海洋生物减少四大原因造成

    1.由于渔船建造过多,捕捞强度过大破坏了种群补充,捕捞过度还造成了渔业产品质量差,捕捞产品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损坏幼杂鱼过多,优质鱼数量减少。

    2.地方性小型网具泛滥,网具规格难以统一,补充群体被大量捕获,严重影响渔业生物的繁衍生息;

    3.大规模的围海造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沿岸海域环境质量,还使得大片水生生物栖息地、产卵和索饵场遭到破坏,补充群体资源量大大减少。

    4.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残饵、生物代谢物质以及药源污染物,沿岸居民和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影响饵料生物的数量和质量。(记者 王伟)

    原标题:小鱼小虾当家,“大鱼”去哪儿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