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路“烧烤一条街”每年夏季,各商家都经营露天烧烤。油烟污染曾让居民饱受其害。如今,居民们备受烧烤烟熏的日子结束了——5月27日,辽源路上的最后一家商户“西北人家”完成了环保烧烤炉具的改造。至此,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条街道辖区内具有烧烤营业资质的47家商户已经全部完成了烧烤炉具的清洁改造,实现无烟化烧烤。
城管:“我不挡你财路,但你要尽社会义务”
治理违规经营的露天烧烤摊,一直都是城管的一大难题。成立夜间执法队、蹲点巡逻、没收烧烤炉具、罚款等,虽然短期内会取得一定效果,但并未从根本上根治烧烤带来的油烟扰民问题。
“违法成本太低,普通炭烤炉子就百八十块钱,每家基本都不止一个,执法人员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拿出来接着烤,”辽源路街道城管中队队长赵胜利抓了十年不法烧烤摊,曾一个晚上收缴了60多个烧烤炉子,他感叹说一直以来的治理办法“都是无用功”。
“我不挡你财路,但你要尽义务。我们想从根源抓,抓业户。”赵胜利告诉记者,从3月底开始,城管中队联合社区召集辖区内商户座谈,一共协商了三次,业户们的态度由强烈反对到逐渐缓和,直到最后达成一致:大商户在室内开辟烧烤间,油烟通过室内管道排放;中小商户允许在门前檐下辟一部分空间烧烤,但必须使用环保烧烤设备;以上条件都不具备的,则将碳烤炉子改为气烤,并增加过滤设备,且不能占用人行道和城市道路。
赵胜利说,除了第一条,其余的点子都是商户与居民反复商量后提出的,这是双方各退一步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辽源路街道内的47家具有烧烤资质的商户中,安装环保炉具的有八九家,占比25%左右;另有11户开辟了市内烧烤间;其余的二十多家商户则全部将烧烤炉由碳烤改为气烤。
商户:“改造是投入了一定成本,但投诉也少了”
当记者来到伊春路上的“西北人家”饭店时,两位头戴白色圆帽的服务员正在门前烧烤,碳烤炉子长约3米,炉顶有一个钢化风罩,两侧有排风筒,油烟顺着粗大的管子导入到地下的污水井中。正逢中午,陆续有客人前来点菜。工作人员打开了油烟净化设备的按钮,告诉记者,“今天风大,平时烧烤摊前几乎看不到烟雾。”
这家经营5年的饭馆曾是城管一提起就犯愁的“钉子户”,“别的商户都好商量,但他们家老板就是不听劝,因为毕竟买这一套设备要投入一两万。”城管中队张副队长说,和饭店老板约谈了6次后才说服了对方,“最终我们同意他可以在门前不占路的情况下,摆放露天桌椅,这样增加了经营面积,”而老板亲自设计了改造方案,由于对最初的设备除烟效果不满意,前后返工两次,“要么我不改,要改就让这个炉子一点烟都没有。”西北人家老板笑言。
“错不了”饭店在今年春天装修时完成了除烟改造,将室内的一处包厢改为烧烤间。烧烤产生的油烟直接通过室内管道排放,再不会影响到周围居民。
“改造之后效果挺好,居民不来找了,我们也少了很多麻烦,”“错不了”饭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辽源路上除了价格不菲的环保烧烤设备以及开辟烧烤间之外,中小商户采用气烤炉子比较普遍。一家商户老板告诉记者,他购买的这套无烟烧烤设备造价在九千左右,目前还没有回本,“夏天这条街上生意挺好的,干一段就能挣回来,你要是不买,一旦违规罚款也要罚好几千。”
百姓:只要真想干,“老大难”没有解决不了的
辽源路居民老王告诉记者,这一两个月最深刻的变化是,他敢打开窗户了。他的楼下正对着一家饭店,“以前我下班开车从这路过,根本不敢把车窗摇下来,整条街都是烟。”四十多岁的老王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说自己对烧烤摊的感情一直很复杂,“其实半夜十二点多收车回来,饿了能到烧烤摊喝点散啤,吃点烤肉,挺享受的。要是都取缔了,我们也不方便。”
“对商户的整改完成之后,我们要重点治理‘野烧烤摊’,”城管中队队长赵胜利告诉记者,“野烧烤摊”治理难度更大,“只要有个空地,野摊子就会进驻。”
随着灭狼烟方案的出台,一些社区居民自发当起了巡查员与志愿者,举报流动“野摊子”。“单靠城管,执法难度大。现在社区居委会派巡查员,居民相当于我们的眼线,执法力量大大加强。”赵胜利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该街道内原有的15家野摊子目前只剩下4家,全部转为合法经营,采用了气炉。
根据辽源路街道办提供的数据,整治后,上个月只接到了两起居民投诉案,而且其中之一正处于改造中,目前已经改造完成。(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孙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