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岛城小麦丰收在望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胶州市胶莱镇辛庄村看到,眼下大片农田里小麦长势良好,麦穗也都纷纷泛黄,放眼望去数百亩小麦迎风而起麦浪滚滚,48岁村民纪先生正在麦田里查看墒情。“现在阳光充足,再有个两三天这些麦子就可以收了。”老纪告诉记者,小麦生长期一般为6个月时间,通常是当年10到11月份开始播种,到来年6到7月份收获。今年,他们村子共种植小麦400多亩,预计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记者随后来到胶州胶东街道店口村附近农田看到,村民老李找来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收获小麦,在不到20分钟时间里,此地3亩多小麦便全部收获完毕。“以前靠人工收割,非常费时费力,一亩麦子得忙活一天一夜,现在有了大型机器,俺趁着中午厂子吃饭时间,基本就能全部收完,还不耽误上班干活,真是非常省劲!”老李说。
昨天,记者分别从胶州和平度两地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胶州共种植小麦50余万亩,平度今年则种植了160余万亩。去年冬天少雪,让两地部分麦田出现了轻旱现象,但所幸雨水及时,对小麦总体长势没有造成影响。从目前调查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良好且小麦苗情明显好于往年,让两地小麦获得丰收,总产量明显要高于去年,麦收将持续至本月中旬。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牟成梓
■调查
返乡工人连年减少
随后,记者走访建筑工地、服装企业、酒店发现,近两年来,麦收季返乡的工人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单位只有两三人的空缺。
酒店
多数员工是90后
“我们酒店录用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都是90后,近期以来没有人请假回家。”流亭机场附近一家大型酒店的负责人说,公司四五十岁以上的工人只有不到10人,他们多是后勤管理人员,目前请假的只有两三人,请假的原因多是回家探亲。公司员工本身就有年假,如此少数量的人返乡对公司影响不大。
23岁的王倩在酒店干服务员,一年前跟父母一起从巨野来青打工。“现在家里只有3亩农田,打工前父母将地租给村里人种,只留少量口粮地。”王倩说,一年下来,一家三口收入达10万元,除去生活花费,也远比种地赚得多。遇上农忙,只有父母回家料理。
建筑工地
回家麦收没赚头
今年41岁的胶州市民李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已有15个年头了,5年前,他开始独自承揽工程活,今年年初,他在当地九龙街道承接了一个上万平米的商品房建筑活。“前几年,每年到了农忙季节,总会有一大半的工人请假回去麦收,如今伴随着机械化麦收的普及,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少。”李先生说,今年,他这个工地上始终保持着80多名工人,现在临近麦收季,只有两三个人请假回家。
“俺们工地上的工友大都来自临沂、菏泽等地,这不到了麦收季节,只要不回家麦收的工人,在这个期间,工资都翻了近一倍。俺老家才有个几亩麦子,使用收割机割很快就能忙完,在老家雇上两个人费用也不过300多元,细算下来还是很有账算。”今年39岁,在李先生工地上从事水电安装的菏泽人张震告诉记者,他从事水电安装已有10多个年头了,现在他们这里工人平均工资都在150元以上,像他这种技术工,日平均工资更是能达到200元,现在工地准备在7月上旬交工,为了赶工期,工地负责人已经把他们所有人工资几乎上涨了一倍,按照这个计算,一个月他几乎可以多赚3000多元。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工地上工人都选择留了下来。
另外,老张说,即便不涨工资,要是请假回去麦收,来来回回至少得10天,加上车费,至少让他损失2000元,根本不划算。“一亩地收千把斤麦子,全卖出去才1000多元,这种出力还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干?”老张说。
加工企业
增加补贴留住工人
“我们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工人请假。”昨天,位于胶州李哥庄镇腾飞制帽厂的负责人张星告诉记者,他们这家公司从事制帽业已有16年时间,公里有固定工人240多名,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他们中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七八年前,每年麦收季节,这些外地工人有不少都会请假回家,这几年中,请假工人几乎已经没有了。
“我们这里通常都是接的外贸单,工期紧,即便是没有请假的,但为了以防万一,公司每年这个时候,还是决定在这半个月时间里,给每名工人增加400元补贴。其实,这么做也是为了公司发展,这样一来更能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张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