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于城市角落的博物馆不仅是地理上的指向标,还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坐标之一。自2010年始,岛城各区市不断诞生一批批博物馆,如今全市已有48家在省文物局正式登记,数量省内居首。走访岛城博物馆一个多月,记者发现多数博物馆处于资金和发展困境中。今年3月20日,新《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让博物馆的经营者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为了让博物馆焕发生机,大胆创新、探索新路成为博物馆经营者们的共同选择。
博物馆现状
岛城博物馆数量省内居首
根据青岛市文物局提供的数据,目前青岛市在省文物局登记备案依法成立的博物馆数量达4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6家,非国有博物馆22家,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山东省正式登记的博物馆有270多家,其中48家在青岛,说明青岛市的博物馆事业是走在省内前列的。”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刘立强处长说。他介绍,尤其是近两年,青岛市办馆氛围浓厚,各方面社会力量都抢着申请成立博物馆。去年一年,青岛市有11家博物馆获得省文物局的审批;今年年初,又有7家博物馆提出申请,5月中旬刚刚通过审批,这其中包括青岛崇汉轩汉画像艺术博物馆、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黄岛辛安民俗博物馆等。
刘立强称,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契机是2010年初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同时市政府加大了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岛城办馆的社会力量被激活。从那时起,一家家博物馆就如雨后春笋般从青岛各区市“冒”出来。今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新《博物馆条例》,在设立条件、提供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可以预见以后青岛市还会有更多的博物馆。
刘处长介绍,青岛的博物馆主要以26家国有博物馆为主体,22家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虽然后者数量没有国有博物馆多,但却是以后博物馆发展重要的新生力量。“国有博物馆很难再增加了,从2010年以来,新增的博物馆都是民办或私人办的博物馆。”刘处长介绍,这些新增的博物馆主要以民办高校、民俗收藏家为主,主要领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和区域民俗文化类,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填补了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而且往往能体现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
政府买服务鼓励免费开放
“为了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它们向社会免费开放,比如每年开放不低于260天,政府可根据开放天数、参观人数和其他展览情况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刘处长介绍。
社会办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往往无法鉴定手中藏品的真假,给办馆带来一定的困难。刘处长介绍,办馆者可以向市文物局提出申请,文物局则可以组织专业的鉴定人员免费给予帮助。在新条例中,有许多对非国有博物馆利好的信息,如帮助民办博物馆配置基本的安防、消防设备和博物馆参观出入安检计数系统,实现110报警等安防联网等,确保观众参观和藏品安全等。
尽管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办馆,但为了保证新馆的质量,社会办博物馆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比如藏品来源要合法、真实,要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等。“如果只有合格的藏品,而没有稳定的运行经费,博物馆往往开办两三年就关闭了,这样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刘处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