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褐牙鲆是中日韩“混血儿”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我国褐牙鲆人工孵化育苗初步实现于1965年。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大规模苗种生产研究,青岛是全国最主要的研究城市,并不断优化品种。自2003年起,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采取将中国牙鲆选育群体与日本牙鲆选育群体交配,筛选出雌鱼作为母本,与韩国选育牙鲆群体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三杂交后代“鲆优1号”。2010年通过验收和专家审定,青岛褐牙鲆已高成活率和适应性成为养殖和放流的好品种。
品种特点
褐牙鲆在青岛俗称牙片、偏口鱼。身体呈卵圆形,双眼都位于身体左侧,是比目鱼中的一类。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
区别鲽鱼
比目鱼中,眼睛在身体右侧的称为鲽,在左侧的称为鲆。
分布海域
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沿海,为黄渤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中国沿海均产,黄海、渤海全年可捕捞,以秋冬季为盛渔期。 食性凶猛 凶猛肉食性鱼类,为黄渤海比目鱼类中食性最凶猛者,以小型鰕虎鱼、枪乌贼等为食,成鱼在海中几乎没有敌害。种内相残引起死亡较多,体型大的稚鱼常以体型小稚鱼为食。
变态过程
刚成形的仔鱼与普通鱼类一样,双眼对称生长,但全长长到1.1厘米至1.25厘米时,右眼开始自头的背部向身体左侧移动。 1.6厘米左右时,右眼上移至左侧完成变态,开始伏底营底栖生活。
生活习性
牙鲆为暖温性底栖鱼类,短距离集群洄游。稚鱼期开始底栖生活,喜欢砂质海底,有潜砂习性,喜欢将身体埋在泥砂中。
增值放流
增值放流的褐牙鲆体长在5厘米左右,在胶州湾、灵山湾、琅琊台湾、鳌山湾均有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