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12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 失传绝活重现(图)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杨海涛 马晓婷 2015-06-14 13:26:13 字号:A- A+

  昨天是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主题,我市文化部门在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天后宫、海云庵等场所举办了非遗展示活动。在近日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中,我市41项传统文化工艺入选,其中一些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失传30年之久的九狮图、庄户棋等。在昨天的展示活动中,各非遗场馆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参观市民直呼“开眼”。

   现场1

  失传30年九狮舞亮相

  昨天上午9时,记者赶到即墨市鹤山路与204国道交界处的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院内正锣鼓齐奏,9只大小狮子正围绕一颗绣球上蹿下扑。和普通的双人披套舞狮不同,该舞狮团的舞者为单体,每人手持一根木棍,顶着一个狮子造型的披挂,围绕一颗绣球展开各种动作,时而惊心动魄,时而轻柔和缓。其舞动方式就似传统的舞龙术,绣球则似一颗龙珠。

  “其实并不是什么创新,而是咱们青岛传统的舞狮方式,上了年纪的青岛人估计都见过,这叫九狮图,又称九狮舞。”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行政主任王德胜说,九狮图是山东省的汉族民俗舞蹈,由老青岛的民间艺人于1924年创作编排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期间首次于原即墨县演出,深受百姓欢迎。此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保留至今。

  据介绍,九狮图的表演阵容由12人和9只狮子道具组成,其中4人手执2只母狮,7人各执1只子狮,另1人手执绣球,引诱狮子起舞。群狮舞动时,配以欢快激越的锣鼓声,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合着节拍,欢腾跳跃,时而翻滚扑球嬉戏,时而摇头摆尾扭动腰身,一举一动都把狮子雄健威武的凶猛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了解到,九狮图虽然是我市传统的民间艺术,但随着表演形式的演变和社会需求的图新,这种表演方式已经失传30年。此次,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特地邀请了舞狮团队,通过示范教授的方式,让这一失传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出现在市民眼前。

  现场2

  国内最大最小榼子出镜

  昨天,在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有20多名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演,项目涵盖即墨柳腔、即墨镶边、烙画葫芦、大欧鸟笼等,共有300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示。

  在三楼工艺品制作展示区,记者看到了两个特别的榼子,和此前记者所见过的榼子不同,这两个榼子个头可谓天壤之别,一个硕大无比,需要肩扛,一个袖珍小巧,可握于掌内。

  “青岛即墨榼子,产自即墨,迄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制作象形馒头的工具。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负责人之一卜晓宇说,榼子制作技艺早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青岛非遗博览园拥有手工制作榼子100多个品种。记者见到的这个最大的榼子名为《年年有余》,在一根带着树皮的梨树原木上,雕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鲤鱼。该榼子由园区非遗传承人王丕文设计制作,他用数十年年龄的梨木,耗时一个月制作完成,长1.7米,宽0.6米,厚度0.06米,重30公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手工榼子产品。记者见到的这个大小只有食指一般的榼子,是目前国内最小的榼子,长三厘米,有十多个品种,是制作精美民间工艺品,有收藏价值。

  现场3

  古戏楼上演古典旗袍秀

  昨天,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举办了旗袍文化活动,为市民奉上《华彩霓裳——二十世纪早期旗袍百芳图展》和青岛市优秀老年时装表演队旗袍秀。随着古戏楼二楼的木门缓缓打开,20余名身着古典旗袍的女子惊艳亮相,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别看她们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但却是一支常年活动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时装表演队。退休后,她们来到了老年艺术专修大学学习时装表演。今年5月份,她们还曾亮相“全球旗袍秀吉尼斯纪录”的走秀活动,队员们身着华丽的旗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带来了精彩演出,得到了组委会高度好评和赞扬。

  昨天,市民俗博物馆的《华彩霓裳——二十世纪早期旗袍百芳图展》也同期开展。

  青岛非遗项目门类齐全传承机制已经初步建立

  山海名城青岛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她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反映其特点的文化现象,尤其是散落在民间的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成为连接历史和现代人文情感的纽带,也已成为青岛传统特色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当今青岛特色文化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目前,青岛市有胶州秧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等1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海云庵糖球会、宗家庄木版年画等2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童恢传说、平度扛阁等61个项目被列入青岛市非遗名录;全市各区、市全部建立了区(县)级名录,共278项,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彩。

  青岛市已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非遗传承机制,鼓励并大力支持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青岛1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

  ●民间文学类:崂山民间故事 即墨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徐福传说胡驿阳的传说●传统音乐类崂山道教音乐●传统舞蹈类胶州秧歌●传统戏剧类胶州茂腔即墨柳腔●传统曲艺类青岛市曲艺团胶东大鼓●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市北孙膑拳 螳螂拳(崂山区和市南区)●民俗类即墨周戈庄上网节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马晓婷

  快报名参加包粽子大赛

  为了给传统节日增加新亮点,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将于6月20日联合多个单位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暨第二届青岛市民包粽子大赛公益活动。当天上午9:30-11:30将在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院内进行比赛,比赛设立个人组“包粽子快手”奖和家庭组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和奖品。比赛过程中的成品粽子归参赛选手本人,可以选择带走或者捐赠给困难家庭。参赛报名电话:82880728,82869012。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gaoxiang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