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岛城部分地区出现阵雨,其中市区降雨量 为 0.6毫米、崂山 0.7毫米 、青西新区 0.5毫米 。伴随着阵雨 ,我市又开启“20℃+”模式 ,市区最低气温22.1℃,最高气温24.6℃,而全市最高气温出现在平度 ,仅为27.7℃。各大景点迎来旅游高峰,每天十余万辆外地车来青避暑 。
13日进入“三伏天”,岛城连续高温,入伏当天市区最高气温达到34.2℃,又闷又热的天气让市民难耐。 “刚入伏的几天,实在是难熬,家里晚上睡觉,空调一直开着。”市民刘先生说,就因为入伏的高温,他中暑住院,打了两天吊瓶。
市专业气象台台长林行介绍,入伏前后,华北、黄淮地区恰巧处于大陆高压脊的控制下,高空的空气不断下沉,气温则会上升。同时,从卫星云图上看,当时华北、黄淮的东面是肆虐我国华东沿海的台风“灿鸿”外围云系,而西面是正在酝酿中的降雨云团,处于这两个系统间的华北、黄淮等地区则是一马平川的晴空区,日照强,地面辐射增温作用显著,再加上与高压脊下沉气流增温的叠加效应,所以就开启了“烧烤模式”。
未来一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多局地性的阵雨天气,目前来看下周末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降雨过程,南风占主导风向,风力以3到4级为主。在气温方面,下周市区最高气温在27℃左右,北部内陆地区的最高气温在30℃上下。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下周岛城不会出现明显“桑拿天”。
下周四,也就是23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开始了。据介绍,“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在岛城,从气象数据来看,“大暑”期间,气温并不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期,但比较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情况,或者有时候明明气温不是很高,却感觉非常闷热。主要就是因为这段时间空气的相对湿度比较大,一般在80%以上,所以虽然气温并不是一年中最高的,但是却是人体感觉最闷热的一段时间。另外,这段时间,每天的最低气温也明显升上来了,昼夜温差缩小,早晚时段少有凉爽的感觉。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我市以多云间阴天气为主,部分地区有小阵雨;同时全市气温比较平稳,最低气温市区22℃左右,最高气温26℃左右,各区市最低气温20~23℃,最高气温25~30℃。
消夏● 交通
十余万外地车昨逛前海
送学生的车少了旅游车多了交通压力不减反增
学生放假,没有了早晚穿梭的“家长车”,按说市区的交通压力会有所缓解,但现实情况是市区的交通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周末,前海一线及进出市区的“主动脉”都车满为患,景点及周边更是频频发出拥堵警报。昨天记者从市南交警大队了解到,自上周起,前海一线开启了旺季模式,每天约有3000至5000辆大巴车及10余万辆外地私家车携游客进入前海一线“纳凉”。
数据 外地牌照车辆占1/3
豫E、冀H、鲁P、皖C……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沿着前海一线看交通,从贵州路一直到东海东路的石老人海水浴场,沿途到处可见众多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其数量约占总数的1/3。记者从市南交警大队了解到,自上周起,我市开启了每年一度的旺季模式,以前海一线为代表的区域和路段,出现人车密集的旅游高峰,交通压力增大,这种现象在周末表现得最为严重,将一直持续到九月初大中小学开学。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周起,每天涌入市区的外地私家车达十余万辆,携游客进入前海附近的大巴约有3000至5000辆,周末每天约有四五十万外地游客来前海一线纳凉。 “从上周开始,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三四时,前海一线都是交通高峰期。”市南交警大队文登路中队的指导员王继峻说,鉴于周末前海一线人车流量较大,他们放弃公休,早上7时便开始上岗,一直执勤到高峰结束,有时甚至要执勤到晚上七八点。
探访 景区周边交通压力大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由贵州路开车向东行,过了汶上路路口,交通便开始变得迟缓,至西陵峡路便进入 “排队模式”,车辆只能一点点往前挪,直至过了河南路路口,车速才有所提升。香港西路太平角六路路口因为车流量大致使交通压力增加,等候信号灯的车辆队伍保持百余米的长度。东海路的山东路至燕儿岛路路段交通压力较大,五四广场周边最为严重。过了台湾路后,交通变得顺畅起来,但由于车辆较多,有不少外地车走走停停,致使速度仍难以大幅度提升。石老人海水浴场附近车流密集,有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影响通行速度。
其他道路,尤其是景区周边及主干道,比如中山公园周边的岞山路、延安一路以及胶宁高架路、银川西路、海尔路、辽阳西路等,昨天都出现了较大的交通压力。
记者发现,前海一线交通压力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车辆和游客大幅攀升带来的交通受限,在通行上,人车相互礼让,导致交通出现“局部膨胀”。比如从太平路的安徽路路口至南海路第一海水浴场,沿途设有5个信号灯,其中两处为丁字路口、一处为斑马线信号灯,这些信号灯的存在,虽然能让人车有序通行,但同时也不时切断车流,导致车辆扎堆。 “人车礼让”的现象在栈桥景区及海底世界门前最为突出。
相关新闻
气温 35℃时称高温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除东北、青藏高原极少或不出现高温天气外,其他地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记者 梁超 杨海涛)
原标题:重回20 ℃ 避暑车流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