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社区酒吧。
依托“公转”平台,青岛啤酒正在“制造”更多的创客。
编者按
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准确切中了青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节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开启这座城市发展的新气象。
在这一全新的进程中,大企业如何借助自身优势融入到“三创”的发展机遇中,如何把握市场规律、紧盯发展潮流,当好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青岛啤酒用创新打造“公转”平台、激发创客 “自转”动能的“三创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眼中,这是一个平台制胜的时代——“这一轮经济转型的特点,就是组织去中心化,进而创造平台价值的最大化。”
在他看来,互联网创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平台;相应的,在国家和城市层面,新政策与新机制搭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化平台;而对于青啤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而言,要搭建的平台,则是要为企业转型、员工发展、社会价值的创造提供支撑。
“青啤要搭建起一个激发创造潜能和创业潜力的‘公转’平台,以此激发‘创客’的‘自转’动能,”孙明波说,“‘公转’平台与‘自转’动能的相互衍生、合二为一的力量,会为员工、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空间与价值。”
这一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带来的变化更是出人意料。就在这一全新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在“公转”与“自转”的协调运转中,始终充当中国啤酒行业领军者的青岛啤酒,迸发出了令人吃惊的创造力,以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实现着对行业发展的持续领跑。
引入内部“竞争者”
搭建“公转”平台,青啤行进得既果敢又审慎。
这个拥有超过一百年漫长历史,经历过太多时代变迁的企业,显然深谙“变与不变”的平衡术,对于“保守”、“激进”自有独到的拿捏。某种意义上,人们甚至可以将其称作青啤的“基因”。
从一开始,青啤就着眼于对传统运行方式的彻底颠覆,因此,它选择了从组织架构这一企业最根本的结构入手。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并没有激进的全面“推倒重来”,而是通过设置了一个新的部门来“破局”。让它像一条鲶鱼,从一点撬动全局。
这个青啤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部门,对外的名称是“创新营销事业总部”,但在青啤内部人们更习惯地叫它“蓝军”。“我们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创造一个‘竞争者’,让它与传统的‘红军’相竞争。”孙明波说。
“红军”通常代表拥有主流的产品、正式的渠道、终端、客户的“传统”部队。而“蓝军”,则是具有“敏锐感、灵活度和专业性”的小型精英部队,专门研发新的产品品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蓝军”就是要做大系统干不了、不愿干、看不上眼,但消费者又特别需要的事,从小处入手,从大胆的突发奇想开始发力。
“蓝军”的出现,让青啤内部那些“不安分”的奇思妙想有了实现的可能;而不按常理出牌的“蓝军”,也让红军意识到自己的盲区,意识到青啤的资源还有更好的分配、聚合和利用方式。
整个系统的运转的方式开始改变。“蓝军”推出了许多包装设计个性化的小批量产品,让传统习惯了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不得不调整。青岛啤酒厂现在可以生产上百个品种,这在以前可能连想也不敢想;为了实现“蓝军”——“24小时内让酿酒师才能喝到的新鲜原浆啤酒送到家”,这一过往一定会被斥为白日梦的方案,青啤重整生产、物流和销售的链条,每个环节的衔接以分钟计,而在以往人们更习惯按天排期;“红军”也没有“坐以待毙”,用新品“1903”,开启了大精酿时代,进一步扩大了青啤在高端市场的领导力;大数据被引入生产,哪个区域喜欢“奥古特”,哪里的婚礼需要“鸿运当头”等等,都被提前预判,让生产更具目的性……
就这样,传统“红军”+小微“蓝军”,“大而全”和“小而美”的两支队伍既是左右“互博”,更是联合进攻。“红军”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在“持续改进型创新”上不断发力,而“一无所有”的“蓝军”则让“颠覆式创新”在企业内部的发生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蓝军”的引入,让青啤的决策开始从传统的中心化变为分布式;内部流程也从复杂的层级制,变成简约的扁平化,整个企业的运转、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协作,越来越具备了平台化的色彩。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在孙明波的设想中,青啤下一步还会组建更多新的组织,它们的名字可以被叫作“绿军”,可以更五花八门,但它们的使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内部的“竞争者”,都是传统组织架构的“颠覆者”。
他相信,随着新的组织像野蛮人般地不断“闯入”。企业传统的架构将终被“解构”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公转”的平台。所有的创新、创业,青啤的每一个员工,甚至社会上的每一个创客,都能从其中获得支撑,获得动能。
创客们的青啤机会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变化往往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就在青啤搭建“公转”平台的过程中,不止青啤员工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青啤制造的“创客”,已经开始在这个平台上拔节成长。
在东部一个小区里,24岁的小伙子刘潜经营着一个叫“TSINGTAO 1903”社区酒吧。这个酒吧规模不大,但闲适的氛围,以及第一时间运来的当日的青岛啤酒,让它很受附近居民的追捧。与亲友过来小酌几杯几乎成了小区新的生活方式,酒吧甚至成为了“社区客厅”。不少附近的外国朋友也慕名而来,以酒会友的欢乐场面每晚必现。
这种“社区酒吧”是青啤为了打通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而进行的全新尝试,它可以被看作是传统街边“啤酒屋”的升级版。由青啤输出品牌,经营者出资,双方共同筹建。
刘潜就是这一模式下的创业者。尽管天天要工作到很晚,但他乐在其中。“创业从零开始会很难,没产品、没品牌,指着自己慢慢闯,挺不容易的。但我能遇上青啤这样的大平台、好产品,好品牌,再加上自己的创意、想法、灵活劲儿,自己再勤快点儿,我觉得这事儿就有可能成。你看,我建立了社区的酒客擂台活动就很受欢迎,每晚多卖出不少酒,很多酒客之间也成为了朋友。既好玩,又有钱赚。”刘潜表示。
这个“青啤制造”的创客,与青啤的关系,也不再像传统的“啤酒屋”那样,局限于单纯的卖酒。在青啤的这个“公转”平台上,他们获得的支持更多,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青岛啤酒“10L欢聚桶”的推出,就是“公转”与“自转”协调运转之下的“创客”们的创新成果。
在与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直接互动中,“TSINGTAO 1903”社区酒吧捕捉到了消费者一个比较普遍的需求:家庭聚会、登山郊游、海边野餐时,怎么能带上最鲜啤酒与亲朋好友分享?“10L欢聚桶”就这样应运而生。
一周之内已是第二次来社区酒吧订啤酒的张先生一句话就说出了“10L欢聚桶”的“道行”:“上次是去海边烧烤,这次是去同学聚会,带上原浆去喝,口感很好,几人围着桶喝,喝得很有豪爽劲,很尽兴。而且这种包装也干净、卫生、保证酒质新鲜,每次聚会如同迷你版的啤酒节。“
这是“TSINGTAO1903”社区酒吧独家专售的产品,今天订、明天到,而且还有送货上门的外卖服务。“感谢大平台,能使我们的想法和成果有效、快速地转化成产品。”“TSINGTAO 1903”社区酒吧的店主如是说。
这样的故事,在青啤才刚刚开篇。
相信在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驱动之下,“公转”平台上的创客们的“自转”将日益精彩。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