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8-04 06:59:14 字号:A- A+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

    日本侵华,青岛成为沦陷区,而且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重要“桥头堡”。日本不仅在青岛驻扎大批军队,还设有行政、经济、文化、情报、外交等各类机构,从各方面对青岛实施严密控制。青岛市区的抗日斗争一直在顽强地坚持着,在我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岛军民顽强抗争,先后进行了多次伏击战、围歼战和反扫荡行动、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不断施以重击,最终迎来了伟大的胜利。

    奇袭牙山

    许世友到胶东首战袭牙山

    “胶东抗战”与“许世友将军”,永远是密切相连的两个词。抗战持续到1941年时,胶东地区的投降派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支持下,十分猖狂,二三十个“司令”遍布胶东,共有5万余兵力。但共产党派来一个红司令许世友,一下子就把胶东的所有“司令”收拾掉了。

    许世友来到胶东后,发现这些人不少都明里抗日暗中亲日,“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打垮投降派的进攻,打出胶东的新局面!”许世友的这句话,激起了抗日军民的热情,而他的头一仗就是奇袭烟台栖霞的牙山。牙山曾是我党胶东抗日根据地,但被投降派二号人物蔡晋康夺去,许世友决定夺回牙山。1941年3月15日晚,许世友率五旅和清河独立团直扑牙山,至18日下午,蔡部大部被歼,蔡晋康负伤逃跑。许世友前后只用三天时间,就把胶东这个二号“司令”给抹掉了。

    在进攻牙山的同时,胶东五支队主力由昆仑山出发向西猛进,扑向投降派“抗八联军”的左路洪彪部,洪彪见势不对,不战自溃。五支队顺势指向弁平城南的观水,3月18日,将驻观水的投降派陈煜四面包围,经数小时激战将其大部歼灭,观水为五支队占领。这是许世友进入胶东后,指挥部队进行5个月反投降作战中,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这一仗的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胶东的投降派,更重要的在于让胶东抗日武装指战员看清了自己的力量,大大增强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战牙山的最重要成果。不少指战员兴奋地说:“人,还是那些人;枪还是那些枪。不久前,我们败在‘蔡包子’手下,丢了牙山;现在,我们一举吃了‘蔡包子’部队,夺回来牙山。真是士气不同,战斗力大不一样啊!”许世友说:“我们过去常说,强将手下无败兵,兵好孬看干部;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部队好的作风,是靠打仗打出来的,是靠指挥员带出来的。”

    胶东的反投降作战历时5个月结束,许世友指挥胶东抗日军民,歼灭了十多个大小投降派,并把他们驱逐出胶东的腹心地带。我军数量成倍增长,根据地成倍扩大,大大改变了胶东战略局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罗荣桓说:“许世友把胶东这把刺刀,上到了抗日的枪身上。”

    儒将贾若瑜

    大泽山里粉碎敌军扫荡

    开国将军贾若瑜是一员儒将,曾先后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因对游击战有着独到研究,百战百胜,被称为“游击大王”,曾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表扬。他纵横胶东战场,屡施奇谋,痛击日伪军。在日伪军对大泽山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他指挥军队同占有优势的敌军展开激战,彻底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贾若瑜熟读兵书,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常能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1940年冬,贾若瑜指挥抗大学员打了一场艰难的战斗。当时,日军对大泽山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山东纵队第五旅决定率领主力部队转移,把中共胶东区党委、行政公署、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加上党校,共2000多人的非战斗人员,交由贾若瑜掩护,并指定要带到大泽山的勺子头(又称所里头)山区隐蔽。贾若瑜听了之后提议:“抗大仅两个学生营,武器也不是很好,要带这么多非战斗人员上山,有陷入死地的危险,是不是让我带着转?”但上级不同意,他只好执行命令。

    《贾若瑜画传》中称,贾若瑜带着队伍一上山,就被敌人团团围住。山上只有两条通路,南面一条通往国民党顽军(指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仍然顽固反共的部队)占领区的路口叫何庄口,被顽军堵死了;北面一条的路口,也就是我方上山的路口,也被日伪军1000多人堵死。山上既没有人家,也没有水源和粮食,更没有弹药储备。这就是一座石头山,敌人一发炮弹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贾若瑜看出,敌人是准备第二天攻山,眼看胶东党政民机关和抗大分校就要毁在这里,他迅速思考着突围之策。从地图上看,这里根本没有其他出路了,但他还是派很多人去找路。战士找来的一个羊倌说,他从山北来,北面也发现敌人,没法回家了。贾若瑜说:“你从山北来,说明还有路。”羊倌说那根本不是路,只能沿分水岭的水沟走,很难走,全是石头,骡马行走声响会很大。

    贾若瑜听了,就和政委廖海光一起商定,从山北的沟中撤离。为避免发出声响,他传令将骡马脚上都裹上棉花。撤退时,派通讯排留一个班警戒南北两个山口,同时在山上燃起火堆,并不时向山下扔手榴弹和开枪,设好疑兵阵。当队伍行至山北的水沟时,与驻北山出口的敌人仅相距200多米,连敌人的哨兵在烤火都看得一清二楚。敌人怎么都想不到我军敢从这里撤出。第二天,敌人攻山,担任掩护的通讯排长郭永刚和班长胡文奎牺牲,其他人则成功转移与主力部队会合。这一仗,也惊动了胶东的军政首长,他们派人四处调查到底牺牲了多少人,当得知仅牺牲两人时,惊叹不已,感觉不可思议。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

抗战青岛记忆 游击大王纵横胶东百战百胜

    麦丘伏击战

    胶高独立营设伏袭日伪军

    胡全武每次回忆起70年前的那场麦丘伏击战,都禁不住惊心动魄一番。他1924年出生于胶州,抗战时期历任侦察班长、侦察参谋。1945年3月,时任胶高独立营便衣班班长的他,参加了麦丘对日伪军的一次战斗。当时,他在独立营首长的带领下转战于胶县、高密、平度三县边界地区,进行武装抗日,开辟抗日根据地。有一天,部队驻扎在干沟店子村,该村距平度南村据点较近。早饭后,南村日伪军出来抢粮、杀人、放火。在拂晓前,营长命令便衣班,对南村日伪军的活动进行侦察。

    胡全武接受命令后,安排便衣班以两人为一组,四面侦察。走出五六里地,发现有不少赶集群众慌慌张张往回走,经打听才知道是南村的日伪军出来了,侦察得知戴钢盔的鬼子有12人,伪军有60多人。情况紧急,他们赶紧每人向鬼子扔出一颗手榴弹。胡全武之所以扔手榴弹,一是可以预报驻防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二是警告敌人不能继续前进,三是告诉群众远离战斗地区。他们将侦察情况向胶高独立营营长汇报后,营长立即下达战斗命令。

    猛烈交火后,敌人的装备和地形占优势,若强攻牺牲代价太高,若相持到天黑突攻,时间就会拖得太长,如果敌人增援,我们就要分散力量。经再三商量,最后决定:请求胶东司令部支援。增援部队一到,立即选拔了30人的突击队。突击队员除了使用常规武器外,每人最少带4颗手榴弹,因为日寇被围在麦丘村东南方向的小干湾内,离村有一段开阔地带,在村子与小干湾之间还有几间农民空闲住房,突击队员可隐蔽前进,借房子及有利地形,缩短突击距离。

    这时天已黑,突击队员行进到房子与小干湾之间的开阔地时,突击开始,顿时枪声大作,二连加强配合,开枪猛烈扫射,以吸引敌人火力。突击队先是向敌人扔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声如天崩地裂,浓烟滚滚,然后冲向小干湾猛烈扫射,在很短时间内便结束了战斗。经战后清点,共毙、俘日军11人,缴获机枪1挺、小炮1门、步枪48支、子弹800余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等。独立营和增援部队亦有伤亡,但战果辉煌,给胶州境内的日军一次沉重打击。

    摇摆姜黎川

    姜氏家族颇具争议的人物

    初出茅庐的“反蒋记者

    胶州市胶东镇大店村的姜氏家族,在胶东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付出了很大牺牲,其家族抗日队伍一直在胶县、即墨、平度、高密一带与日军作战,也曾经联合八路军并肩作战,姜氏家族有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叫姜黎川。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在《鲁东“抗日志士”姜黎川》一文记述:1929年春,姜黎川又在胶州主办了《胶州日报》。姜黎川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对当时的蒋介石也不放在眼里,常在《青岛时报》发表反蒋言论。1936年,国民党人士李烈钧到青岛看到姜黎川的反蒋文章,随即饬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予以处理。沈鸿烈随即告诉青岛市中统调查室严密监视,迫使姜黎川就范。他被迫从命,由沈洪烈调任青岛市政府科长兼中统青岛调查室工作,并参加“三民主义青年社”。这是姜黎川第一次从反蒋转变立场而“从蒋”。

    建抗日救国军偏向八路军

    “七七事变”后,姜黎川在家乡联系张渐久,搜集散落在民众手中的枪支弹药,联络民众数千人,号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张成记述道:1938年7月1日,日军一个大队向胶县、即墨、平度三县交界的南村、沙梁一带扫荡,驻扎在此地的姜部二团,与来犯之日军激战一天,日军伤亡惨重。经过此役,姜部声威大振鲁东各县。

    1938年9月,日军已占领青岛,姜部处于随时被围歼的境地。中共胶东区委及时派人前来商谈团结合作、联合抗日的大计,姜欣然接受,立即率队北上。老百姓都喊姜部“七路半”,其意思是和八路军差不多。同时,应姜的邀请,中共还派人到姜部培训骨干,帮助收编了胶县、即墨、平度一带的地方武装,部队经过整编共编了10个团,共有7000多人,在青岛市区外围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抗日武装力量。这个过程中,姜黎川表现出倾向共产党的态度,这是其态度的第二次转变。

    姜部的日益壮大也吸引了国民党的目光,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开始对姜进行拉拢,姜态度发生逆转,排挤中共干部。不久。沈鸿烈委任姜黎川为“山东省保安第十四旅旅长”,事实证明了姜黎川第三次发生了态度转变。

    改编未谈拢率部出走

    1942年,沈鸿烈调离山东,鲁苏战区于学忠部五十七军军长牟仲珩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逐步将原有山东保安团队改编为鲁苏战区游击队,商谈破裂后,姜黎川一怒之下率部离开。脱离国民党的姜黎川,与八路军取得联系,并声称愿自动退出部队,交由山东军区改编。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得知情况后,根据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允其以原番号由姜本人率领,与八路军共同抗日,所有部队的粮秣供应均按八路军的待遇由山东军区负责统筹拨发。在此期间,中共为争取改造和团结姜黎川,批准其为“特别党员”。姜黎川再次与共产党的队伍开展合作,这是第四次发生态度和立场的转变。

    第六次转变立场

    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姜黎川考虑到部队的前途,打算坚定信念投靠共产党的队伍,本以为自己振臂一呼即可水到渠成,没想到部下将领并不同意。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在《鲁东“抗日志士”姜黎川》一文中写道:开完接受中共改编的动员大会后,三个团的官兵悄然离开营地,去向不明,姜黎川不禁放声大哭。第二天部队复返,一团团长韩福德陈述不愿赴沂蒙山区投靠共产党,希望姜黎川能接受国民党政府改编。不久后,姜黎川到青岛市参加国民党游杂部队首领会议,情绪低落,回部队后决然退出军旅,部队也被国民党改编。

    部队被改编后,姜黎川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屏障,面对国民党情报组织对他的指控,在青岛中统特务调查室主任许少顿的举荐下,他参加了中统组织,充当中统的青岛市“高干”,一时成了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的 “红人”,并当选为青岛市参议会副议长。走到这一步,姜黎川第五次发生立场转变,在摇摆中再次变得不光彩。

    姜黎川的第六次立场转变,发生在1949年6月,他离开青岛去香港,8月在香港发表政治声明,号召立即与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姜黎川因此被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通缉。此后,姜黎川先后前往美国旧金山和加拿大定居,1991年病逝。

    抗战故事

    艰苦环境里传播抗日火种

    曾在山东军区第64师担任文书工作的林善庭,抗战时期被安排在莱阳县教书,同时担任抗日宣传工作,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传播抗日火种。抗日战争末期,林善庭所在的那一带属于三角地区,县城被日本鬼子所占领,村子周围也有日本鬼子的据点、炮楼。白天是日本鬼子到乡下扫荡时间,而八路军只能在晚上活动。林善庭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充满了感慨,因为敌人封锁太严,他们平时给孩子上课,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经常是老师领着学生跑到山沟里去上课,或者是在课桌上摆上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古书,装装样子,把“真正的课本”藏起来,那时他们在草棚里挖了个洞,放上缸,把书藏在缸里,上面盖上草,等日本鬼子走了,再把书拿出来继续上课。老师除了按课本教学外,还对学生进行一些抗日战争宣传和革命教育,并每天把报纸上的好消息写在村里的黑板报上,以鼓舞全村人民。

    1944年10月,莱东县教育局在海阳地区举办教师训练班,将各小学的老师集中起来学习,林善庭也是其中一员。主要是学习抗日救国的时事政策,并经常开大会揭露和控诉日本鬼子在中国的罪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宣传队。在艰苦的岁月里,日本鬼子在农村实行“三光”政策,经常下乡扫荡。由于天气寒冷,学习班不能正常学习,不得不昼夜在野外和日本鬼子周旋。天气寒冷,而老师们却穿得很单薄,只能把被子当大衣;每天吃玉米饼子,却也吃不饱,经常以大蒜代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林善庭,转业后就职于青岛航务二公司,1985年离休。

    请市民参与抗战史料征集

    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青岛早报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委、青岛市档案局、青岛新闻网联合推出“青岛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同时向市民征集有关抗日战争故事,尤其是与青岛当地的抗战有关的史料,包括青岛地区走出来的知名抗日英雄的事迹、照片、遗物、手稿等;反映日军在青岛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暴行罪行的有关文字、实物、图片等;反映抗战胜利后日军投降、庆祝活动等相关历史。如果你有相关故事,可联系青岛早报政教部或青岛新闻网,也可以直接投稿(联系电话:82933215;电子邮箱:qdzbzjb@126.com;官方微博:新浪微博@青岛早报;青岛新闻网征集邮箱:qdxww@qingdaonews.com)。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