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小哥成鸟巢大管家 曾任教练带队狂揽14金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8-22 07:55:49 字号:A- A+

青岛小哥成鸟巢大管家 曾任教练带队狂揽14金

场地技术官员王凯为北京田径世锦赛“保驾护航”

    北京田径世锦赛的赛场上,有故事的不仅仅只有体育明星。作为本届世锦赛的场地技术官员,青岛小哥王凯执掌着鸟巢的一切后勤工作。从专业田径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到奥运会田径比赛竞赛人团队负责人,王凯担任过许多角色。王凯的故事,与田径赛场上的明星一样精彩。

    为自己谋出路转型当“学霸”

    王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12岁那年,王凯的身高从1.6米一下子蹿到1.83米,这让他具备了一名田径运动员的基本特质——身高、腿长。于是,老师把他带到了田径场上,开始寻找最适合他发展的项目。刚开始的时候,王凯练过标枪,后来跑跳也还可以,最后教练觉得他样样玩得转,干脆就给他定项为七项全能(七项全能为青少年田径项目,十项全能为成年人田径项目)。

    17岁那年,王凯拿到了作为田径运动员的首枚奖牌——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男子七项全能亚军。一年后,王凯考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系,当然他的专项也从七项全能升级为十项全能。但与此同时,他的人生轨迹也正在悄悄地发生转折。“那时候我也面临选择,当运动员总有退役的那天,那么退役后我还能做什么?”当时前乒乓国手邓亚萍成功转型,这也成为王凯的榜样。

    于是,大学二年级开始,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选手王凯,坐进了教室里正式开启了“学霸”模式。“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根本坐不住,大学生活本来就挺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当没有课的时候,总想着找好哥们一起出去玩。”王凯说,为了让自己坐得住,自己想了个招儿,“先找本漫画或是杂志坐在自习室里看,慢慢习惯后再换成专业类的书籍。”

    除了猛啃专业书籍外,王凯正儿八经学起了英语。“每天雷打不动地听磁带、练听力、学发音、背课文,一遍记不住就两遍,不断重复。”也正是凭着这股蚂蚁啃骨头的劲儿,王凯两年内将两本《新概念英语》教材从头到尾背了个滚瓜烂熟。

    担任援外教练带队狂揽14金

    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王凯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系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和高大帅气的外表,让他颇受学生们的追捧。据了解,他每学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报名都爆满。在由学生票选出的全校十佳教师中,每次王凯都榜上有名。

    2006年,在教师岗位上表现出色的王凯,被选派前往孟加拉担任援外教练。虽然干的还是教练工作,但是在异国他乡,还是让王凯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就是当地的气候。孟加拉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湿热,温度在35℃度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训练,人不动光是坐在那里,不出15分钟衣服就全湿透了。此外,大片的蚊子也颇让人头疼。“每天临近傍晚的时候,是不能训练的,因为那时候蚊子成团地出动,不仅会被咬一身包,而且它们会横冲直撞飞到鼻子和嘴里。”王凯说。

    客观条件艰苦还能克服,让王凯感到压力倍增的还是执教成绩。孟加拉体育学院将田径队的一半队员交到王凯手上,这充分证明了对方对王凯的信任。虽然已经具备不俗的执教训练水准,但第一次带队外出参赛,全队只拿到一枚金牌,这让王凯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对方给了我巨大的信任,我应该回报给他们更多。另一方面,在我之前的中国教练都做得很好,我不能给大家拖后腿。”于是王凯为每个队员制定训练方案和训练计划,一天下来,有20多份训练计划他要亲自过手。3个月后,他带队外出参赛,一口气拿回了14枚金牌。比赛结束后第二天回到学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练挨个向王凯表示祝贺,这时候,王凯才觉得自己总算是真正做出了一点点成绩。

    在国内当教练,队员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后勤部门来做保障。而到了孟加拉,这些事情都需要王凯亲力亲为。为了保证队员们的营养跟得上,王凯甚至主动为队员找肉吃,“在孟加拉,运动员的伙食是根据各自成绩有不同的供给,所以为了保证队员的口粮,我经常跑去厨房给队员多争取点有营养的食物。”

    不到两年的援外经历,让王凯的体重从160多斤降到130斤。

    服务北京奥运终成赛事管家

    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2007年,正当王凯在孟加拉的执教生涯迎来黄金期时,他接到了中国奥组委的通知——通过了国内技术官员的考试,并得到了去北京奥运会工作的机会。王凯表示,“北京奥运会是每一个体育人的梦想所在,虽然不能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会,但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也算是另外一种方式完成梦想。”于是,他结束了援外工作回到国内,成为北京奥运会鸟巢竞赛技术团队的一员。在奥组委近两年多的工作中,他把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积累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尽情挥洒。北京奥运会上,发生在鸟巢场地内一切事物的流程、路线都是经过王凯之手制定出来的。有了奥运会的经历打底,王凯也成田径大赛技术管理团队中的行家。此后,广州亚运会、辽宁全运会、世界田联北京明星挑战赛等大型田径比赛的赛场上,都少不了王凯的身影。

    进入2015年,王凯接到了北京田径世锦赛通知,担任场地技术官员。7年之后重返鸟巢,对王凯来说是“旧梦重圆”。“每打开体育场的一个功能房门,每进行一次联排,脑子就像过电影似的,北京奥运会时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王凯说。重返鸟巢后的王凯,身份有了升级,这一次他从幕后走到台前。运动员出场顺序、比赛用设备摆放、赞助商广告牌安放、裁判员出场流程、摄影机位的安置、混合采访区的秩序的维护……关于赛场上的一切后勤工作,都在王凯的管辖范围内。尽管事情繁多,但经过奥运会历练后,王凯对这一切都驾轻就熟。

    女友也为世锦赛做贡献

    王晓鸥带领学生担任开幕式引导员

    与7年前不同,再次站在鸟巢中的王凯并不孤单。因为这次,他有了爱情的力量作为支持。王凯的女朋友王晓鸥将带领一支引导员团队,一起为北京田径世锦赛服务。更为巧合的是,王晓鸥也是地道的青岛人。作为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老师,这次王晓鸥将带领近20名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担任开幕式上各国代表队的引导员。

    虽然一起为北京田径世锦赛忙碌,两人却碰不了几次面。“我所在的赛事技术保障团队在有比赛的时候工作,而晓鸥带领的引导员团队,只能等我们的工作结束撤场后才能进入到场地进行实地演练。”王凯说。目前,王晓鸥带领的引导员团队正在进行封闭训练。“上次我们在鸟巢匆匆见了一面,她现在是又黑又瘦,应该是吃了不少苦。”王凯有些心疼地说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