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休渔期结束,又到了开海的日子,渔民开始忙碌着准备出海捕捞作业。昨天,记者在东部沿海多个渔港码头探访发现,有个别渔民已经捕回少量的中国对虾和梭子蟹。而这些虾蟹基本上都是增殖放流的幼苗经过自然生长成熟后允许回捕的“土著”海鲜。市海洋与渔业局数据表明,截至今年,青岛已放流各类优质苗累计70多亿单位,而每年放流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这让渔民每年开海回捕时,有了鱼满舱的希望和喜悦。
探访
等待出海期待鱼满舱
“这些停靠在码头上的渔船,都已经收拾好了,基本上都是准备出海捕捞的船只。”前昨两天,记者在即墨市鳌山湾和田横、丰城一带的多个渔港码头看到,每个码头都停靠着几十条或上百条渔船,这些马力不算太大的小型渔船,将成为今年出海捕捞的主力军。七沟村渔民于革成介绍说,他们村约有上百条渔船,基本上属于小型船,在休渔期,这些船都在近海进行养殖作业,到了开海前几天,就开始备战出海捕捞作业了。
“每条渔船都不会错过刚开海这个大好的捕捞时机,大海休整了3个月,大家都铆足了劲。”船老大刘红兴说,他是田横岛渔民,家里原来有3条小船,现在剩下一条了。根据经验,前几年出海船只的数量减少了,许多渔民意识到了大海的资源在慢慢丰富,今年出海的人肯定会增加。记者探访发现,在即墨七沟、冯家河、田横和丰城栲栳等码头,数百条渔船都整装待发,其中丰城栲栳码头上的几十条中型渔船,也已做好捕捞的准备,渔民对今年的出海捕捞充满了信心。
说法
增殖放流鱼虾下周回捕
“下周开海后,上岸的海鲜里肯定会有不少是增殖放流的鱼虾,而随着休渔期结束,会有更多的本地海鲜游上餐桌。”即墨市鳌山卫街道渔业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一安排,每年都会在鳌山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主要是中国对虾、梭子蟹和牙鲆鱼、海蜇等苗类品种。因为这些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经过3个月的休渔期,基本已经成熟可以回捕了。到了开海后,渔民的渔舱里就多了这些增殖放流的鱼虾。
据介绍,在青岛海域增殖放流的鱼虾品种里,主要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等品种为主。海水放流区域则主要选择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崂山湾海域。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介绍,牙鲆鱼、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土著品种”是青岛市增殖放流最多的海洋品种。对虾和梭子蟹的生长周期较短,放流时不过一指宽的小虾苗、小蟹苗将在3个月的休渔期间自由生长,开海后就能重新“游”回市民餐桌。而梭子蟹为近岸洄游物种,“恋家”不会游远,因此放流后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回捕率较高。而今年,青岛市海域人工增殖放流各类鱼虾苗数量就达到了13亿单位。
调查
出海渔船今年将增加
“由于这几年出海的渔船慢慢在减少,随着海洋资源的慢慢好转,估计今年出海的渔民将会增加不少。”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前几年,即墨一个乡镇的渔船数量就能达到上千条,现在许多船只都改作养殖船,有的甚至干脆废弃了。几年过去了,由于青岛多个相关部门都很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也很多,加上渔船减少捕捞量,本身就是对海洋资源的一种本能保护。近年来,人工增殖放流的数量和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青岛的海洋资源得到了好转,资源破坏的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预计今年出海的渔船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有不少渔民还专门新订购了渔船,准备开海时投入捕捞作业。”在田横岛和冯家河码头,有的渔民新修和改造的渔船,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开海捕捞。渔民刘信得说,原来他们村几十条渔船,因为赚不出成本,出海的还不到一半,今年7月下旬开捕海蜇时,全村的渔船都上阵了,因为人工放流,海蜇大丰收,大家每次出海都能捕回大量海蜇,有些已经多年不出海的渔民,也重新修好了船,估计下周正式开海后,村里会有更多的渔船出海。
延伸
放流增殖须防过度捕捞
据了解,近几年来,青岛增殖放流的有些鱼类,最远可以游到日本,而日本海域放流的一些鱼类,也同样可以游回来,这对渔民回捕,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而中国对虾、牙鲆鱼、梭子蟹属于本地物种,放流后不会游到外海,这三种本地物种回捕量非常大,也特别适合增殖放流,但也不要过度捕捞。
“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使青岛沿海形成了一定的放流生物捕捞群体与繁殖群体,增加了沿海捕捞品种的资源量,补充了捕捞群体和亲本群体,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介绍,增殖放流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何保护增殖的海洋生物也同样很重要。黄渤海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后,有效地保护了鲅鱼和小黄鱼等主要经济品种的幼鱼补充群体,使己经衰退了的小黄鱼、带鱼、银鲳等经济鱼类资源有了恢复的迹象。虽然开海,渔民可以捕捞,市民可以品尝美味海鲜,但海洋资源也需要更多地呵护。(撰稿摄影 记者 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