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工增雨背后的故事:没有降落伞 身体曾腾空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任俊峰 | 责任编辑:山峰 2015-10-01 11:28:06

人工增雨员揭秘幕后

4100米高空,杨凡查看飞机飞行航线、机外气温等数据,适时点燃机载烟条

    飞行条件恶劣

    增雨飞机上却没有降落伞

    青岛市目前使用的人工增雨飞机,是临时租用外地公司的“运12”小型飞机,每年的租赁费用在300万元左右。该飞机已经服役了20多年,机上的设施虽然不算先进,但是对人工增雨来说还是够用。该飞机并非密封舱,因此当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一般超过3000米,机上人员就有明显的缺氧感觉。

    杨凡是从2011年开始在青岛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从事人工增雨工作,参加了多次空中作业活动,杨凡说,这项工作其实很辛苦,安全性也是一种挑战,机上人员首先并没有跳伞安全设施,其实要承受普通民航客机难以遇到的颠簸和气压变化。“飞机上备有氧气瓶,大家随时准备吸氧。”杨凡说。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飞机上并没有安全带、降落伞等辅助设施,“这是因为我们在飞行过程中要不断走动,所以安全带并不适用,而没有跳伞设施,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