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9月底,青岛启动对黄岛路及周边区域的改造工程,黄岛路市场专项整治也同时启动,这使得存在近百年的老市场一夜之间变了模样。道路被掀翻重修,马路上占路经营的摊铺没了踪影,所有的业户退路进室,证照不齐的业户被取缔,黄岛路市场正经历着“大洗牌”。
在青岛人的记忆里,黄岛路市场是一个符号,这个市场存在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那个时候,青岛少有商店,更没有大型超市,路边市场是人们采购的主要渠道。因此,年代久远的黄岛路市场,成了众多老青岛人离不开的“商业步行街”。存在近百年,黄岛路市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商户,历经大大小小多次整治,这个市场的人气依旧旺盛。
现如今,一个小店铺存活十年便可称之为“老店”,而在黄岛路市场,有十多年历史的老店则处处可见。无论时代怎样变革,无论周边如何变迁,总有商户坚守在黄岛路市场,或是十年,或是二十年,或是更久。他们做着小本生意,见证黄岛路市场的变迁,历经平凡的故事,拼凑成黄岛路的历史。(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志文 摄影报道)
人物:老何
经营:熟食
老何是山东日照人,11年前来到青岛谋生,那时年轻的他考虑加盟一个品牌肉类熟食店,靠做小买卖赚钱养家。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青岛老城区,人口比现在密集得多,尤其在黄岛路周边居民众多,作为老城区最大的露天市场,黄岛路市场人流量大,生意兴隆,于是老何毅然选择在黄岛路开店。从开店到现在正好11个年头,老何经历了2012年前后的生意“黄金期”,也经历了黄岛路改造期间的惨淡。
在众多店铺纷纷关门的时候,老何选择坚守。他说:“11年了,黄岛路市场没让我发财,但给了我谋生的机会。我和这里的商户很熟悉,大家因为在这里卖东西而成了朋友。话说回来,黄岛路市场这几年确实脏乱,我们这些商户也希望市场能变得干干净净的,整修非常有必要,整修好了我们还会继续做生意。”
人物:黄女士
经营:蛋糕
黄女士是江西抚州人,她和丈夫在黄岛路市场西侧经营着一家有16年历史的蛋糕店,专门做生日蛋糕和各种点心。今年9月底,黄岛路市场开始整治后,黄岛路被掀翻重修,客流量锐减,黄女士蛋糕店的生意少了许多。她索性一边看店,一边看着网上的娱乐节目,打发时间。
她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在她的老家江西抚州,很多人都会做蛋糕,不少人都选择去别的城市开蛋糕店。初中毕业以后,黄女士在老家的一家蛋糕店做学徒,学了手艺后就随丈夫来到青岛,在黄岛路开了这家店。蛋糕店开了这么多年,黄女士从没想过离开。她说:“黄岛路上有几家蛋糕店,我的店历史算比较长的,对这条路有感情了。黄岛路市场要大改造,只要政府允许我们继续在这开店,我一定会留在这的。”
人物:杨师傅
经营:蔬菜
杨师傅是山东临沂人,他和妻子在黄岛路市场卖了12年蔬菜。早上4点起床,去抚顺路市场进菜,5点多出摊,在菜摊上一呆就是一整天,一直卖到晚上9点多。杨师傅对黄岛路周边居民的吃菜习惯了如指掌:“西红柿、土豆、黄瓜进得多、卖得多;蘑菇、菠菜这样价格贵的菜卖得少,一次也就进10斤;茼蒿、生菜卖得最不好,只有饭店才要。”
在杨师傅眼里,黄岛路市场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方便居民的“百货店”。他说:“超市太远,所以很多老人喜欢到黄岛路买菜。这里有菜有肉,还有点心蛋糕、日用百货,价格便宜,对周围的住户来说,这个市场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方便。”
人物:李女士
经营:海鲜
李女士老家山东日照,她在黄岛路市场经营贝类海鲜,卖蛤蜊、扇贝、海红和虾蟹。她经营的海鲜店有17年的历史,最早是她公公婆婆在黄岛路开的。每天,李女士和爱人凌晨三点多起床,开着摩托车去城阳进货,然后回到黄岛路开门营业,一年到头天天如此。
说起自己这些年在黄岛路市场卖海鲜的经历,李女士称自己是“累并快乐着”的:“干这一行后,我们是城市里起得最早的人,有时候,为了抢到最新鲜的货,我和老公凌晨一点就要出发,去市场进货。这几年,小店生意不错,我和丈夫两个人忙活,一个月能有万元左右的收入。但这几天黄岛路铺路,生意一下子没有了,我都歇了好几个星期了。”
人物:大胡子
经营:饭馆
画面中这位留着浓密络腮胡的男子就是大胡子(化名),一个烟台汉子。8年前,他来到青岛,凭着自己烹饪学校学来的手艺,在黄岛路市场的最东端开了一家啤酒屋,做炒菜、烤肉串、卖青啤。青岛人对啤酒和烤肉情有独钟,黄岛路所在的老城区随处可见啤酒屋,因此,啤酒屋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凭着自己的厨艺,大胡子把啤酒屋经营得有声有色。
大胡子说:“我不喜欢做职员,跟别人干活,那样不自由。我在黄岛路开家店,虽然赚得不多,但维持生活绰绰有余,还自在。黄岛路正在改造,我希望改造之后的黄岛路重新聚集人气。”
人物:高大姐
经营:水果、蔬菜
高大姐是河北人,在黄岛路市场卖水果、卖菜有近10个年头了。像很多水果摊经营者一样,高大姐也是每天起早贪黑地进货、摆摊。在黄岛路时间长了,很多住在周边的老人对高大姐非常熟悉,一年四季都到她的店里买东西。
高大姐是个热心肠,她说:“有的老人是我的老顾客,年纪太大了走不动了,他们需要什么就给我打个电话,我给他们送到家里去。”说到黄岛路周边的改造工程,高大姐有些忐忑:“我在这干了快10年,希望不要因为改造把这个市场弄得不热闹了。”
人物:查女士
经营:崂山茶
查女士来自安徽省,在黄岛路市场经营着一家有15年历史的茶叶店,主营崂山茶。她的父辈在安徽老家经营茶庄,受父母影响,她也是个爱茶的人,平时喜欢喝茶、研究茶。查女士在黄岛路开店是因为这的房租相对新城区来说比较便宜:“小本生意,不想投入太多,所以就来了黄岛路。”
黄岛路整修以来,查女士茶叶店的生意比较惨淡,她想关门歇业,但又不舍离开。她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做买卖是个“运气活儿”,运气好了能挣钱,运气不好就赔钱,虽然生意不好,她还是守在店里,接待屈指可数的几个顾客。她说:“附近整治好了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开店了,能开一天是一天吧。”
人物:方师傅
经营:凉拌菜、酱货
画面中,方师傅在自家店里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他身旁的货柜里已经空无一物。由于缺少一些证件,黄岛路市场专项整治以来,方师傅的凉拌菜店一直处于歇业状态。
方师傅来自黑龙江,在青岛生活了15年。他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他在黄岛路开店已有13个年头,长期经营凉拌菜和酱肉。他的爱人厨艺精湛,每天负责准备凉拌配料和制作酱货,而方师傅则负责经营。
9月底,相关部门对黄岛路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方师傅的店面临停业。对此,他表示无奈:“我这个年纪早该退休了,退休以后也没事儿干,闲着也是闲着,做个买卖还能赚点钱。我正想办法补办手续,争取让我的店活下去。”
人物:宋大姐
经营:猪肉
宋大姐在黄岛路卖猪肉卖了31年,是目前在黄岛路经营年数最长的商户之一。她是青岛当地人,曾是国棉厂的纺织工人,后来离开工作岗位,在黄岛路市场开了这家肉店。她用卖肉赚来的钱,供儿子上完大学,供老人安度晚年。
30多年间,宋大姐见证了黄岛路市场的变迁:“从我到这里开店以来,黄岛路始终非常热闹,人来人往的。以前,黄岛路不脏,马路还可以走车。是最近几年,市场上的商户多了起来,很多人开始占马路经营,让市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人物:侯女士
经营:水果、熟食
侯女士虽然开店只有两年,但在黄岛路市场周边经营水果已经10多年了。她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她以前在沂水路附近摆摊卖水果,赚钱了以后,选择在黄岛路租下一家店面,开起了水果、熟食店。
侯女士老家临沂莒县,10年前来到青岛,在老城区的里院里租房居住,平时赶早市卖水果。而今,为了省钱,她在店里腾出一间房用来居住,过着“前店后家”的生活。
说起黄岛路周边的改造,侯女士有些感慨:“说改造好多年了,今年终于有动静了。但是改造完以后,市场会不会像之前那样有人气,谁也说不准,生意会不会越来越好,都是未知数了。”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