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老青岛记忆里的大鲍岛:天德塘搓澡 洪兴楼吃饭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李 魏 2015-10-29 07:54:37 字号:A- A+

    过去的一个月,位于高密路的学苑书店变得异常热闹。进到店里的客人不仅看书,还忙着四处选择角度拍照留影,而店主张兵林也开始着手记录书店最后的100天……人们被告知,这家在此经营了21年的老店,将随着青岛湾老城区改造工程征收计划的展开,迁往他处。

    然而值得纪念和记录的,似乎远不止一家书店。

    此次纳入到青岛湾老城区二期改造项目的区域为胶州路以南,潍县路、博山路、海泊路、高密路和济宁路的合围区域,它也正是一百多年前在城市草创之际,德国人最初所规划的华人聚集区的中心区域。因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搬迁与改造,这一为本土市民量身定制的依然沉淀着百年气息的街区,以及它最初的称谓“大鲍岛”,又重新回到公众视线。

    老青岛人眼中的大鲍岛

    走在这片古老的街区中,街道和建筑虽经历了数轮修葺增建,却仍然沿袭着100多年前的格局。

    1898年青岛公布的第一版城区建设规划方案中,德国规划师的手笔至今存留着鲜明的印迹:相对于南部欧人区20米到30米的道路宽度,华人区大鲍岛的街道宽度只有12米到15米,且道路的复杂走向和一系列丁字路口的阻断,将这片中山路以东、胶州路以南、济宁路以西的华人区域与前海的欧人区人为隔离,形成了相对密集的路网,其中虽不乏殖民歧视的烙印,但也为这片区域日后的商业繁荣提供了有利空间。

    傍晚时分,因为道路重新铺装而有些混乱的街市人流渐渐汇集,菜摊、熟食店的门头前聚集了拉呱闲聊的街坊邻居,小饭店、啤酒屋开始上客,狭仄空间里充斥着市井的烟火气;临街的里院院墙斑驳,不时在醒目处看到崭新钉装的“征收区域”的绿底标牌……如果不是青岛历史学者、年逾八旬的鲁老先生一再描述童年记忆里那个“夜市灯火辉煌,戏院影院客满”的华丽街区,实难想像这片华人区昔日曾经的繁华盛景。

    在鲁海的记忆里,博山路上的天德塘浴池是周末父亲常带自己去的地方。它和现在的洗浴中心类似,不仅提供搓背、修脚服务,还可以泡茶、看报、吃点心,更重要的一点,虽然只有五层楼,却安装了可供平民上下使用的电梯,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的光景,对年幼的孩子们大有吸引力。

    那时鲁老的周末常常这样度过:在天德塘洗浴完毕,不急着回家,而是从楼下的十乐坊锅贴铺,叫一盘三鲜锅贴,通常是让伙计从楼下买上来吃;十乐坊对面还有一个便宜坊,最有名的是烤鸭,午餐就在这里解决;吃罢再走两个街口,就是当时与劈柴院和台东商业市场并称的老青岛的三大市场之一——广兴里,院内三排小商店,经营日用百货和布匹绸缎,逛够之后就到同在院内的电影院看场电影,晚餐选择一旁高密路上的洪兴楼。据鲁老讲,这位洪兴楼的老板徐麟贵后来去了香港,50年代又去美国华盛顿开了家北京饭店,常常有国家军政要员光临,声名至今不衰。但他是从大鲍岛的高密路走向世界的青岛人,这一点却鲜有人知晓。

    记忆中难忘的还有茶社和糕点。潍县路南头的新乐茶社,在青岛茶社中非常有名。过去的茶社分两种,清茶社和书茶社,新乐茶社是个书茶社,主要演京剧清唱,当时有十几个女孩子做班底。潍县路往海泊路去,还有一家著名的淮扬菜馆可可斋,因为作家郁达夫笔下的记录而有名。它对面的万康,是青岛著名的南式糕点厂,来自上海。在当时北派的万福临主营月饼,南式糕点则以万康知名。

    在鲁海看来,这片街区不仅承载了自己童年与这座城市相关联的美好记忆,也保存着青岛本土平民化的市井生活图景。那一派繁华的灯火闹市,是很难也不应该从老青岛人记忆中彻底抹去的。

    中西交融的现代城市样貌

    位于安徽路上的良友书坊,也是青岛当代艺术文献的展示场地,三场有关大鲍岛的摄影展正在此酝酿。作为岛城资深媒体人和艺术评论人,良友书坊出版机构的负责人臧杰对于大鲍岛的关注由来已久。他告诉记者,摄影展将分为家、春、秋三个主题展开,用影像艺术记录大鲍岛区域青岛人的当下生活和历史变迁,他将这一系列展览初步命名为“大鲍岛兴亡三部曲”。

    2014年初,臧杰提出的有关保护青岛最后一片里院街区的建议,后来成为当年的政协提案。建议中,他总结大鲍岛街区对于城市的特殊意义:“它是青岛开埠以来,首批规划建设的城区,是青岛最早形成市街的区域,是东西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标本;它是青岛商业文化的萌芽之地,是华人商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

    在臧杰看来,以里院为主要建筑形式的大鲍岛街区,论及价值,完全可以跟作为青岛城市风貌标志性街区的八大关相媲美。“我们在八大关看到的只是纯粹源于西方文化的历史遗存,它与青岛人的关系并不密切,而大鲍岛所呈现的,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华人文化与欧洲殖民文化相融合的独特的文化样貌,它是这座一开始就按照现代理念来构建的城市所独有的风貌特征,也是它的文化吸引力所在。”

    这一观点,在2013年青岛城市建设档案馆编制的一本有关大鲍岛历史与现状的图书中得到了印证。书中记录了20世纪初负责大鲍岛多个街坊开发的德国传奇商人希姆森回忆录中的片段,他说:“为大鲍岛中国城的华人房屋,我设想了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沿着完整的方形街坊四周,是临街店铺和楼上的住间,街坊中间留下一个大的内院供交通之用,也可以成为儿童游戏的场所。每套房屋在内院一侧还用一层高的墙围出一个私人小院,院子里面是一层高的厨房和厕所。”这一最初的西洋构想的实施;加之由华商自建的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的先后崛起;以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北商人集聚、蓬勃开启的华人建设期的到来,数轮基于原基础之上的改造增建,最终形成了中西合璧、多元融合的青岛本土化的里院街区。

    作为该书的编辑部主任,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李青生认为,大鲍岛是青岛本土文化繁衍生长的沃土,这里孕育了青岛的商业文化、都市文化、公民文化和公共娱乐,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引领了青岛的社会生活潮流。对它的系统研究实际上填补了青岛城市发展历史脉络中长期缺失的一环。

    《大鲍岛》一书的策划方,正是良友书坊。臧杰表示,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城市中长大,这里世代的居住者都应该对这座城市拥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否则就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缺失。

    里院街区如何复兴受关注

    2014年颁布的《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划定了13片历史风貌保护街区,其中就包括了此次纳入改造征收范围的大鲍岛街区的部分区域。青岛湾老城区改造工程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日前向记者透露,此次青岛湾老城区二期改造范围内,属于历史风貌保护片区的区域占到近四分之三。而目前的房屋征收,所采取的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前提的自愿方式,不强征。因此,对于老青岛历史风貌遗存的改造和利用依然推进艰难。

    但是在民间,关于如何复兴昔日老街繁华的建议却从未终止。鲁海几年前就曾提出过打造老字号聚集区的建议。“黄岛路的万香斋;四方路的新盛园、瑞芬茶庄;易州路的苟不理和津津舍包子;四方路潍县路路口的华壹氏药房;芝罘路上的敬修书社,芝罘路和四方路路口的裕长酱园……无论如何,先把门头房按照原样的门脸优先恢复起来。不论谁开,要用这招牌。”

    老先生说,黄岛路、四方路、芝罘路、潍县路、易州路和博山路,以芝罘路为主,完全可以打造成特色鲜明的青岛老街。昔日南方四省的商业联合会所在地“三江会馆”,如今只剩下一座红瓦建筑。遥想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就是著名的戏剧社和声社所在地,洪深、老舍和俞珊都曾在此进行戏剧活动。同在这一区域,还有只隔一街的青岛晨报社所在地,昔日短暂活跃于青岛的萧红、萧军、李普、梅林都曾在这里共事。老人建议,如果能恢复原先芝罘路上的影壁墙,还有昔日辉煌的戏楼,或者是晨报纪念馆,都应该是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青岛最早的里院街区,里院里一层楼一个卫生间、一院一个水龙头的设计,是阻碍这一区域改造以及居民回迁的最大瓶颈。臧杰提到了里院功能的多元化:将中小规模里院用作青年旅馆、面向大学毕业生的食宿一体的公寓;大型里院如广兴里则实现时尚商业和服务业的结合,他甚至设想将其开发成为现代功能的养老机构。原则即是:谁租用,谁修复。

    这一设想得到了青岛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的认同和支持,他表示,如果官方的条件许可,他愿意率先加入到这场复兴大鲍岛街区的事业中来,从“认领”和改造一个院落开始,通过引领和发掘民间力量,推进旧城的保护和更新。“老城的改造需要引入多元的方式和路径,一味地统一面貌反而不利于活力的迸发。”

    高密路的学苑书店,作为这片城区记忆中的一个承载了许多人青春记忆的文化去处,最终将何去何从?张兵林说,改造之后,希望还能重新回来。他告诉记者,尽管在东部已经拥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书店,但他不会放弃在这片老城区开店的打算。“老城区需要有这样的书店。”他说。

    改造,将让衰败的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而如果能够在改造的同时激发出这片城市关乎记忆的文化活力,那一定是功莫大焉。(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 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