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企业搬迁拓出大空间
“十二五”收官之际,青岛老企业搬迁奏出了最强音:位于老四方的百年双桃老厂正式全面停产,平度新河的双桃精化一期化工中间体项目等年底前全面投产;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全流程贯通试生产,而李沧的老厂区也将迎来全面关停;另外还有位于娄山后的青岛碱业老厂也计划年底前关停,董家口的新材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战略,以大规模的老企业搬迁为契机,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城市经济实力实现了新的跨越。另据市统计局统计,我市在“十二五”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稳增长中不断由量向质转型发展,为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新进展 4条生产线全部关停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宜昌路31号,老式的厂房建筑,斑驳的墙面,与身后不远处崛起的幢幢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同一位耄耋老人,在讲述很古老的故事,也似在作恋恋不舍的道别。这里就是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老厂区,记者发现,整个厂房大院里不再有机器的轰鸣声,也没有工人来往忙碌的身影,这处百年老厂在安静中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式全面停产。
上午10点16分,在染料车间后处理包装厂房前举行了双桃精化老厂区停产仪式,双桃精化总经理赵秀平宣布:双桃精化老厂区生产系统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全面停产!随后,老厂生产的最后一批染料被搬上叉车并入库。据介绍,这里的二乙芳胺、吡唑酮、染料、苯胺黑4条生产线将全部关停。另外,全面停产后,双桃面临的首要任务将是安置员工。 老工人细数新厂之新
在宣布停产的那一刻,双桃化工二厂厂长王敦君的眼角有些湿润。“30多年的感情,这里每一处厂房车间都那么熟悉,现在终于要离开了,心里多少有些舍不得。”王敦君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0岁了,还记得自己1981年入厂时只是一名碱性紫车间的普通工人,但那也让他和家人兴奋了许久。双桃化工前身为青岛染料厂,始建于1919年,是中国化学染料工业先驱,有着“民族染料第一家”的美称。那时染料厂有4000多名职工,是青岛首屈一指的“好单位”,尽管工作辛苦,但王敦君仍觉得很自豪。
如今,作为技术骨干,王敦君将前往平度新厂任化工二厂厂长。说起新厂老厂的不同,王敦君忍不住感慨,“新厂完全是现代化、自动化的,无论厂区环境还是设备,都是老厂比不了的。”王敦君解释说,在老厂干活工人们还是很辛苦的,每一台机器都要人来操控,还会接触到染料,但是新厂是完全自动化,工人不接触染料,原先130多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20多人,“尽管我们对老厂区感情很深,但时代在进步,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还是很期盼搬迁。”
新厂升级智能化自动化
正如王敦君所说,告别这片热土不是终结,而是百年双桃的二次起航。双桃精化被列为青岛市第一批搬迁企业,公司分别于2010年3月20日和2013年6月30日,与平度市政府签订546亩、206亩用地协议,主要建设生产新河化工园区重点扶持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无机化工产品及热电联产项目。经过5年奋战,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厂已基本建成。
“我们在搬迁中坚持技术国际化,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力图通过搬迁完成装备、技术的全面升级!”双桃公司董事长张英民说,国际一流设备的引进,不但使双桃实现了装备升级,而且实现了工艺升级,使搬迁项目全面实现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同时,引发了双桃用工、生产和组织方式的革命。搬迁后占地、生产线和单体设备也大大减少,据统计,二乙芳胺、吡唑酮、苯胺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五个搬迁项目,比以前共减少生产线11条、单体设备119台、生产厂房8栋、用地12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固定投资投入。
成就 搬活老企业 搬出新天地
双桃只是青岛老企业搬迁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战略,一批又一批老企业陆续按下环保搬迁的启动程序,全力谋求升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规划确定搬迁的110户企业中,已启动搬迁104户,企业新建项目竣工59户、在建24户、待开工21户,累计完成投资359亿元,2015年底基本可以实现规划内搬迁企业全部关停的预期目标。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工业企业驻扎在青岛老城区,特别是市北、李沧等区域。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急剧扩张,老城区成为青岛人口最密集的生活和工作区域,老企业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污染,成为老城区的痛。与此同时,老企业因为受空间和环保限制,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新上大型装置,转型升级无从做起。面对这一局面,我市2008年启动了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战略,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
居民样本 告别污染 期待新邻居
对市民来说,一家老企业搬走了,搬走的不仅是厂房和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搬”走了被长期污染的空气和声音,腾出了大片的土地。
“跟化工厂做了30多年邻居,终于说拜拜了!高兴!”至今一提到海晶化工搬迁,周边居民仍然拍手称快。作为知名重化工企业,海晶化工为青岛化工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工厂所在的位置太靠近居民区,一直让周边居民“揪心”。家住国棉五厂宿舍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从他出生起,家就靠着化工厂,“听说这块地已经挂牌了,要建成住宅和写字楼,真是太好了,没有污染还增加人气,说不定我们这里的房价还会继续涨!”赵先生这样说。
双桃精化杭州路28号原总厂区如今已经变身高端社区,而双桃位于宜昌路31号的地块也将由原先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不久之后,湖岛南片区又将崛起一片现代化综合商住社区。对此,周边居民王女士非常高兴,“现在周边的大企业纷纷搬迁,保利、中海这样的大房企进驻,以后这附近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双桃化工厂区地处海云庵西北侧,周边为成熟的居住区,人气兴旺,商业氛围浓厚,越来越多的市民看好这一区域。
数据 实施重大项目推动经济升级
据青岛市统计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大对“一谷两区”重点板块,中央商务区、中德生态园、金家岭金融新区等重点区域的投资促进;加快推进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动客车、工业及服务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清洁能源客车等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青钢、海晶、碱业等老企业搬迁改造项目步伐;加快“十个千万平米工程”高端服务业项目推进,在保持投资稳步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青岛产业类大项目迈向中高端。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每年实施启动的在建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880个,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多560个;完成投资8728.9亿元,比 “十一五”时期增长176.5%,占“十二五”时期全市投资总量的34.9%,占比比“十一五”时期提升5.9个百分点。(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