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男子在青岛打拼20年成小老板 靠卖菜买上房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6-01-01 14:14:10 字号:A- A+

    开栏语

    刚刚收官的“十二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扬帆蓄势的五年,而“十三五”则更是令人充满憧憬的五年。 2016新年第一天,本报特别推出《实惠看得见 追梦“十三五”》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普通市民亲口讲述的家庭故事,展现他们在“十二五”的获得感,折射时代变迁和民生改善,展望“十三五”的美好前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传递正能量和发展信心。

    我的故事

    讲述人:李康季

    1995年,李康季离开老家高密,跟随父亲和3个兄弟来青岛打拼。放下犁地的锄头,他拾起了电焊、干过修理,前前后后打过五份工,曾经一度只能靠借钱维持全家的生活。从2010年开始,他开始在市场上摆摊卖蔬菜,这一干就是5年。

    从当初背井离乡来青岛闯荡,到如今20年过去了,李康季从打工仔变成小老板,从坐公交车运蔬菜到如今开着货车进菜,他的蔬菜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37岁的他有了家庭,有了可爱的女儿,还在青岛拥有了一栋面积不大,却属于自己的很温馨的房子。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他终于在青岛扎下了根。凭借着一份质朴、诚信,他不仅获得了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更收获了暖暖的幸福生活。

    获得感

    打拼多年青岛扎下根

    有了一辆运菜用的货车,还在青岛买房安了家,女儿在李沧区顺利入学……这样的日子是我之前在高密老家想都没想过的。这短短5年的时间里一个个都实现了。

    1995年,从高密来青岛时,日子过得特别难。每天一睁眼就为生计犯愁。 2004年,我娶了青岛媳妇,婚礼就是摆两桌请亲戚吃顿饭,婚房是一间租来的平房。当年,女儿梦琪就出生了。 2010年,我和媳妇双双辞职到李沧区兴山路农贸市场赶早市卖菜,从此日子一天天在改变。刚开始的时候,我和父亲拎着两个大筐子,坐公交车到城阳批发黄瓜、西红柿。后来,买了脚蹬三轮车又换成了摩托三轮车,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一千多块钱。到了2012年,我用积攒下来的4万块钱买了一辆货车,到平度、即墨的农村合作社拉蔬菜,省去了批发商环节,不仅菜价降低了,质量还好,生意慢慢红火起来了,收入也比之前翻了一倍多。短短的3年,货车已经跑了30多万公里路。手头有了充裕的闲钱,我们夫妻俩商量着在李村买了一个阁楼,房子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这意味着在青岛有了自己的家。 2010年,女儿的入学也非常顺利,青岛取消了借读费,这给家里省下了一大笔开支,只用拿着户口去报名就可以了。

    一次善举成了“地瓜哥”

    除了在青岛安了家,这些年我还交了很多好朋友。 2013年的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开车时不小心蹭到了旁边一辆出租车的尾灯。当时,我在旁边苦苦等待了3个小时,出租车驾驶员应勤才出现。见到车被撞了,他正要发火,我就走了过去,让他看看换个尾灯多少钱我来赔。这份诚实打动了应勤,他打电话给修车厂得知需要200块钱,但最后只要了50块钱,到第二天他又把钱还给了我。后来,这名好心的哥还拨打了交通广播的电话,说虽然车被蹭了但心情很好,讲述了这个小故事。很多市民都纷纷为我点赞,还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地瓜哥”,并在2014年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人物”。

    如今,事情过去了两年,我和那位的哥还经常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如今,邻居们出远门需要人帮忙照顾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我。大家跟我相处久了,都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每天早上我一到早市,就有很多人专门来买我的菜,因为他们知道我绝对不会缺斤少两,有问题的蔬菜、瓜果我绝对不卖。

    新梦想

    拥有门头房赚钱买大房

    最近,我们夫妻俩还在为未来的生活做着打算,盘算着开个门头房,这样以来有个固定的摊位,妻子可以在店里帮帮忙,我再去做一份小生意,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虽然现在孩子上学,老人的年龄也大了,正是用钱的时候,以家里的经济条件,一时半会还租不起个像样的门头房。但是,按照现在的收入,不用5年,我们就能够在市场上有一间自己的门头房,这样也就不怕天热天冷,收入还能更稳定一些。

    如今,考虑到父母要帮忙照顾女儿的上学和起居,我的小房子现在主要是让父母住。下一步,我们打算再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样女儿以后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回到家能够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比什么都强。为了记录这些年的变化,我们夫妻俩还约定每年给女儿照一张照片或者拍一张全家福,如果以后我们搬家了,还要像现在这样,把女儿的照片挂在墙上,摆在茶几上,算是对过去这些年的一个回顾。将来,我们夫妻俩还希望女儿能够一直在青岛上学,享受良好的教育,以后和她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留在这里工作,成为地地道道的青岛人。

    和更多孤寡老人结对子

    我是708090爱心飞扬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同时还加入了好司机志愿者团队,这些年参加了不少志愿活动,感觉用这种方式跟青岛这个城市的距离更近了。之前,我和城阳的空巢老人结对子,他们和我父母的年龄差不多,子女不在身边。我看到他们就和见到了我的父母一样。

    前不久,我们团队还一起凑钱给空巢老人送去了白菜。我负责开车到地头拉白菜再挨家挨户送上门,这些做好事花的钱我媳妇都特别支持,从来不会说抱怨的话。现在一有时间,我就去城阳的空巢老人家里,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将来,我希望能就近和李沧区空巢老人结对子,最好就是住在周边的老人。这样,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说实话,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表示我们一家人对青岛的感恩吧。

    连心桥

    新市民占半数李沧区送服务

    去年投120万进行帮扶奖励

    根据统计,李沧区54万辖区人口中新市民已超半数。据李沧区宣传部科长牟善高介绍,新市民李康季先后荣获过李沧区“月评文明市民”、青岛市“月评文明市民”,2014年度“月评文明市民”,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像他这样诚信、勤劳的新市民还有很多,每年李沧区政府都会对其进行一定的帮扶和表彰。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新市民,增加他们的认同感,2015年李沧区投入120万元,以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重点提高社区在新市民服务、社区融入、老年人照护、心理慰藉四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新市民进行服务。青岛李沧区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晓伟介绍,李沧区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为新市民提供法律方面的知识、社交平台、孩子课业辅导,还有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已经在四个社区展开,以点带面惠及了近7000名新市民。与此同时,李沧区目前还在积极开展新市民的志愿者团队建设,基本上每个街道社区都有十多名新市民成为了骨干志愿者,通过定期举办活动或者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结对子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从而更好地回馈社会。

    据李沧区教体局统计,目前,该区在校中小学生近38221人,其中新市民子女18259余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48%,比2003年的26%增长了近一倍,比例最高的学校已经超过95%,新市民子女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比例居全市首位。 2013-2015年,李沧区小学六年级的毕业人数分别为3700余人、3800余人和3400余人,但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分别为5200余人、5600余人和5900余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新市民子女 “入学难”“教育难”问题,李沧区不断加大力度,采取措施逐步保障其学有所教、学有同教、学有优教。近年来,李沧区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提升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李沧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1.72亿元,大力建设现代化学校。同时,李沧区坚持“敞开校门”原则,畅通入学渠道,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全力接纳新市民子女入学。(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整理 摄影 宋新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