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套三格局房子被打通,摆上了十几张上下床,近三十个人挤在一套房子里,共用一个卫生间……近几年,青岛的租房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打着“大学生公寓”、“白领公寓”旗号的群租房。尽管名称不同,但目标客户群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外来打工者等低收入群体。
套三房里蜗居近三十人
星期三下午调休,22岁的饭店服务员小霞窝在租住的房子里玩手机。她租的房子,确切地说是一张两米长、1.2米宽的上下铺的下铺。连接上铺的阶梯、一旁的椅子上堆满了衣服和杂物,门口的垃圾桶倒在一侧,过量的垃圾堆在一旁,时不时能闻到一股馊味,条件之简陋,甚至比不上大学宿舍。
与她一同挤在一屋的还有另外7个女孩,大家上下班的时间不一致,彼此缺乏交流,小霞至今还叫不上其中几位的名字。
“我住的这间有门,每个月是450元,外边客厅里的大通铺要便宜一点,不到400元。”小霞指着客厅告诉记者。那里摆着和小霞房间同样规格的六张上下铺。
“市政府那的房子已经没有空位了,佳世客那还有。”当记者以租房者的身份进入位于兴源大厦附近的一幢公寓楼时,推门看到的是用隔断隔开的四五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单间,单间之间的通道不足一米,仅容一人通过,内部设施简陋,垃圾四处堆积,且并未发现灭火器等安全设施。据管理员透露,在这栋八层的公寓楼里,有三四层都是类似的群租房,“什么人都有,打工的、刚毕业的……”
群租房隐患重重
常年从事房屋租赁管理工作的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刘希平告诉记者,过去三年间,接到的关于群租房投诉的案件超过3000起,仅2015年通过公开渠道受理的群租投诉案件就达200多起。
记者了解到,群租点往往存在电气线路铺设不符合要求、房间的隔墙不符合耐火极限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群租房内人员密集,不易逃生。此外,群租房人员复杂,往往也成为治安案件的温床。
在长山路27号居住的谭大妈透露,自己楼上常年住着几个小伙子,经常大半夜不睡觉,在室内吵闹,老伴和她心脏都不好,找街道和房管局等沟通了很多次,“刚开始见好,人一走又照旧。”
群租房管理仍未破题
群租房的产权和房主一般很难界定。在记者按照58同城、赶集网上的联系方式联络到出租者时,对方一般有多处房源,有的自称房东,有的则属二房东或中介。据青岛市房屋租赁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查处的有问题的群租房中,有的是房东直租,有的则是二房东转手,而即便房子在二房东手中出了问题,遇到相关部门介入,房东与二房东之间也往往达成某种默契,使执法难上加难。
群租往往还具有隐蔽性,如果不是群租住户扰民遭到附近的住户举报,公安部门仅仅通过暂住证的审查,也很难发现群租的情况。
此外,群租房整治存在有法可依却无操作性、多头管理却导致无人负责的窘境。例如公安部门负责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和居住房屋租赁当事人的居住登记,工商行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等。“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责规划、处罚依据都较为笼统,看起来谁都可以管,但实际上还有哪个部门都管不了的问题。”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虽然常年从事群租房整治工作,但真正给群租房下个定义,刘希平也颇为犯难。由于我市并未出台关于房屋租赁的细则,《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是目前在管理商品房租赁方面的唯一法律依据,其第八条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界定什么样的群租合法,什么样的群租违法。除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地方,目前青岛市对人均最低租住建筑面积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也发现,当前的地方性法规对房屋产权人的要求和处罚较为明确,但对出租房进行转租的“二房东”、中介等的违规租赁行为并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专家表示,整治群租,要疏堵结合综合治理,仅靠查封、拆违难以根治顽疾。政府应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继续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群体租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