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17日讯 腊八粥里是不是只有8种原料,这个节日起源是什么朝代,历史上如何过这个节日……1月16日上午,即腊八节的前一天,28中的240余名新市民子弟齐聚一堂,听慧源国学公益基金的国学专家张轶西教授讲腊八粥的传统故事。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腊八粥就像八宝饭一样,里面配有8种原料。其实不是这样的,腊八粥得名,是因为喝粥的时间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张轶西教授说,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该感谢神灵。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一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张教授的讲课生动有趣,擅长采用各种故事来讲述传统习俗,让学生们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将国学视为乐趣而非枯燥的常识。
张轶西讲述说,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搀在白米中的物品很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玫瑰、红豆、花生……现场学生们品尝的腊八粥,其中原料就有13种。腊八节的民俗还有很多,比如制作腊八蒜等。
此外,青岛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带来240多份腊八粥,分给来听课的学生们,大家可以一边品尝腊八粥,一边听张轶西教授讲课,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这碗腊八粥真好吃,比平时喝的粥香甜多了!”一名新市民子弟学生说,他的父母做生意特别忙碌,因此平时吃饭不太讲究,当得知手中这碗腊八粥里有13种原料时,他和同学还忍不住数了一遍,但有几种没认出来。
据了解,张轶西教授是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他表示,能有机会来为新市民子女讲国学课,自己也很高兴,新市民为城市运行付出很多,“我们也应该通过国学公益,回馈新市民子女,让他们在国学传播中提升。”
慧源国学公益基金是由岛城多位爱心人士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上级管理单位为青岛市慈善总会。此次活动是慧源国学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慧源国学公益大讲堂的重要一站。(青岛新闻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