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实拍王哥庄大集:满眼海货 老汤腌白鳞味道鲜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赵健鹏 2016-01-19 07:16:57 字号:A- A+

  昨日是农历腊月初九,是王哥庄繁忙的腊月年集,大集上的“乡土年货”应有尽有,其中就有附近港东村民“独门手艺”制作的各种干鱼。据介绍,王哥庄大集形成于清朝初期,由于地理方位的原因,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来赶集,是当年即墨县的四大集市之一,干鱼、鲜海货、崂山蘑菇、拳头菜、崂山参等当地特产是这里的特色商品。

  王哥庄大集卖干鱼

  上午9时许,王哥庄大集已经人山人海,来赶集的不仅有近郊的庄稼人,还有远道而来的“市里人”。由于进了腊月门,赶集人多是为了置办年货,除了福贴春联、香烛外,来这里赶集的人最多选购的,就是附近港东村村民自制的干鱼。在港东村打渔为生的刘元宁夫妻俩,一早就带着自制的各种干鱼到大集上出摊。摊位上的干鱼有老板鱼、鲅鱼、鳗鱼、海兔子、白鳞鱼……45岁的刘元宁告诉记者,港东村距离王哥庄大集大约有两三里地,村子靠近海边,村民祖辈就靠出海捕鱼为生,因为当年没有冰箱冷库等保鲜设备,渔民们就用各种方法将鱼晾晒,以便能长时间保存。晒干鱼的技术世代相传,现在村里大约有10多户村民是大集上的“大户”。

  六成甜晒鱼被预订

  “你看着这些干鱼外观差别不大,制作工艺可不一样,味道也不同。”刘元宁说,港东村的干鱼分为纯干鱼和一鲁鲜,都属于甜晒鱼,就是海鱼上岸后直接将鱼切开,洗净后不用盐腌制,而是用海水腌制,然后放在风口上晾晒。一鲁鲜的水分比纯干鱼要多一点,因此更能保持鱼的鲜味,是港东村渔民世代相传的特色美食。刘元宁从父亲那里学来了这门手艺,今年已经是从事加工干鱼的第9个年头。每年11月初,刘元宁就开始收鱼加工,然后到王哥庄大集上销售,一年下来要加工上万斤海鱼。赶集时,主要是刘元宁的妻子看摊,而刘元宁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基本都是找他 “订鱼”的。据介绍,他家的干鱼六成以上都是被回头客预订。

  后院藏着看家“绝活”

  进了腊月门,刘元宁家里还有最后一批鱼正在晾晒。记者在刘元宁家看到,院子、屋顶所有能摊晒的地方,到处都晒满干鱼。为了让鱼保鲜速干,干鱼都要放在架离地面的尼龙网上。刘元宁说,除了屋顶晾晒干鱼,后院还藏着他的看家 “绝活”——“想鱼”。刘元宁告诉记者,“想鱼”是当地人一种俗称,到底是哪个 “想”村民也说不清。制作 “想鱼”用的鱼学名叫白鳞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海鱼,同鲅鱼一样,不能人工养殖。与制作一鲁鲜不同,加工“想鱼”比较费时:每到开春的时候,他从码头上购买几批新捕捞上来的白鳞鱼,然后一层白鳞鱼一层盐地将鱼放在大缸里腌制一天,之后往缸里倒上一锅卤水,再盖上盖子并用石头紧紧压住,等待“想鱼”发酵。制作“想鱼”最关键的就是缸里的卤水老汤,老汤是常年发酵“想鱼”留下来的,年份越久味道越鲜。他家的这缸卤水是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而各家的老汤味道不同,是各家各户的“传家宝”。(记者 赵健鹏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