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年1600家岛城药店“安乐死”
药店多过便利店,这曾经是岛城一大“怪现象”。而如今,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新修订药品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等规范举措,药店过剩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药品经营企业由2013年底的4800多家减少至3206家,数量减少了33.2%。不仅让药店的布局设置以及数量更加合理,而且进一步保证了市民的用药安全。
●发布 两年药店减少三成以上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贯彻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有关要求,自2013年6月实施新修订药品GSP。“药品GSP是针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市食药局市场监管处处长赵全怀说,新规目的就是约束药品经营企业的行为,让老百姓买药更加放心。
通过推行新版GSP认证,全市药品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所有药店均配备了计算机系统、阴凉柜(区),设置了非药品区,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票据管理也更加规范,药企软硬件条件得到提高。同时,药店零售连锁率大幅提高,有助于药店经营规范化,提供质量保障的药品。“新版GSP认证的完成进一步规范了全市药品零售市场,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用药安全保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不合格的药店就被淘汰。”赵全怀说,截至2015年底,我市已全面完成药品经营企业的新修订药品GSP认证工作,全市药品经营企业由2013年底的4800多家减少至3206家,数量减少了33.2%,同时,74.6%以上的零售药店实现了连锁经营。
●调查 药店“瘦身”数量更合理
“通过新版GSP认证,还让咱们青岛药店的数量更加合理。”赵全怀说,之前青岛的药店,不管是密度还是数量,远远超过市民的实际需求。目前,全国是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家药店,而国际上平均6000人拥有1家药店。相比而言,我国零售药店数量存在过剩情况,而岛城这种情况更甚。2002年时,岛城只有600家药店。之后,药店数量急剧增长,到2013年时达到最高峰4800多家。也就是说,平均1800人拥有一家药店,远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平均水平,达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我市药品零售市场存在药店数量偏多、规模较小、分布不合理、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新版GSP提高了药店准入门槛,对规范药品销售,加强质量监督、提高药学服务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药店行业的监管。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
●揭秘 GSP认证给药店戴“紧箍咒”
我市出台了认证管理办法、认证工作纪律等政策举措,每年开展药品GSP认证相关培训,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选拔出434名认证检查员。
据了解,新版GSP监控面非常广。从药品购销渠道、仓储温湿度控制、票据管理、冷链管理到药品运输等各个方面,它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新版GSP有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提高了药品流通市场的准入门槛。以前,经营药品的企业是先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然后再到食药监部门申请GSP认证。有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卖药。至于那些不符合GSP认证标准的,可以在经营过程中逐渐整改。但从今以后就不允许了。新开的药店必须先通过GSP认证后才能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论是药店还是药品批发企业,达不到要求的都会被拒之门外。此外,新规还明确规定,储存、运输冷藏、冷冻药品,要配备特定的设施设备。
●最新 100余家药店未过关被关停
日前,我市召开全市监督实施新修订药品GSP工作部署会议。根据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凡未通过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停止药品经营活动。
目前,100多家药品经营单位未通过认证,被责令停止药品经营活动。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强对已通过新修订GSP认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采取飞行检查、跟踪检查等方法,督促企业持续按照新修订GSP和相关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撤销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公开相关信息,并依法立案查处。(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