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虽然普通,却是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食材。昨天是城阳上马大集,作为四里八乡最重要的集市,又恰逢年集,这里汇集了各种各样的食材,其中之一便是豆腐。而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吴家豆腐更是无人不知,作为传承人,大集上自然少不了吴成杰的身影。
海水豆腐卖了15年
不到凌晨2点,吴成杰和妻子就早早起床。“今天是上马大集,豆腐要多做一些。”说着吴成杰拿出已经泡好的豆子,磨浆、烧水、加海水、压豆腐,夫妻俩忙活起来。“我们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海水点豆腐。”吴成杰说,如今的豆腐作坊,大多采用机械化生产,加工速度快,可他却仍坚持手工制作。而且海水豆腐需要压两个小时,而石膏豆腐只需半小时,所以从磨浆到豆腐成型,至少需要5小时。
上午8时,上马大集上已人潮涌动,严寒阻挡不了人们赶集的热情。吴成杰来到市场,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停下三轮车。似乎不急着开张,先是跟记者聊了起来。“我们家祖上就做海水豆腐,父亲也卖过豆腐,可以说是家传技艺,我年轻时就会做。”吴成杰说,以前他曾在工厂上班,后来下岗了,就和妻子一起制作豆腐,如今53岁的他制作豆腐已有15个年头。
一天能卖300多斤
说话间,三三两两的赶集人围了过来。“老吴,来10块钱的!”“快,我也是!”因为要赶着去置办其他年货,大伙催促着。老吴拿起刀具,稍微比量了一下,一刀下去,过秤一称,相差不到5分钱。“因为都是老客户,每次都刻意多切一点。”老吴说。
老吴告诉记者,豆腐的制作过程都差不多,但每道工序都不能含糊,口感就差别在每一个细小的步骤上。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习惯吃他制作的豆腐,所以无论是赶集,还是平时在市场上,光顾的多是回头客。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一笼豆腐只剩下零星的几小块,老吴开始收拾摊位。“一笼豆腐约有60斤,遇到年集,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卖掉。”老吴说,因为夫妻俩人手有限,豆腐都是边卖边做,卖完一笼再回家取来卖。临近年关,买豆腐的人特别多,最多一天能卖掉300多斤。
“从清朝末年开始,上马向阳村一带的居民就开始制作海水豆腐,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老吴家豆腐因此得名。”城阳上马街道史志办工作人员说,最初村民只是做来自己吃,偶有村民对外出售,换点小钱补贴家用。最兴盛时,向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豆腐,现在只剩下几家了,而手工豆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街道准备将这一传统技艺申请非遗。
工作人员说,豆腐寓意 “都福”,过年时,豆腐要和肉、鱼等一起摆碗,象征年年有余、一家人都有福。(记者 王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