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乔伟光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
【创客列传】乔伟光二次创业 变身互联网大咖
本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2016“互联网+体育”商业模式年度大会上,现场出现了一位青岛球迷非常熟悉的身影——中能老板乔伟光。在演讲中,乔伟光提出了“足球让世界动起来”、“体育即生活”、“让体育像空气一样自由”的新观点,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很多人比较好奇,乔伟光最近在忙什么?他为何会出现在创客大会现场?近日,青岛新闻网记者采访了刚刚返回青岛的乔伟光,青训、转型、二次创业、互联网+体育成为乔伟光口中最关注的话题。
谈职业足球:重青训 更希望与社会力量共建
2013年底告别顶级联赛,转眼间,青岛中能队已经在中甲呆了整整两个赛季。在乔伟光看来,这两个赛季存在很多遗憾,2014年球队还没有习惯中甲的氛围,进入状态有些缓慢,导致功亏一篑,而2015赛季后半段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总之,青岛中能,包括整个青岛足球都暂时进入了低潮期。
其实,这种低潮也有相当的必然性。在当前大量资本涌入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职业联赛已经纯粹变成金钱的比拼,与恒大、上港、鲁能、权健等“大鳄”相比,民营资本相对薄弱的青岛,暂时还不具备大把烧钱的条件。青岛足球想要重新崛起,或者说至少占据一个顶级联赛的名额,就需要另外寻找“助推力”。
乔伟光看来,所谓的助推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发掘,一是青岛足球的青训传统,这在方面中能俱乐部已经做了很多年,投入大量资金与教练员,与全市多所中小学合作共建青训体系,从去年的联赛来看,像钟义浩等颇具潜力的球员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本周参加全国U13联赛的中能梯队,也成功入围了比赛八强,中能对青训持久的耕耘,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希望。2016年,青岛中能将与克罗地亚足协合作,聘请对方一个专业的青训团队来帮助中能完善青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中能青训的品质。
另一方面,职业足球始终离不开金钱,对这一点乔伟光深有感触。以中能目前的实力,假以时日必会重新回到顶级联赛,但是回到中超后又该怎么走?是否具备每年动辄数亿的资金投入能力?对此乔伟光认为,为青岛足球的长远考虑,创新俱乐部的建设模式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让社会资本、政府、球迷共同参与到俱乐部的建设中来,实现股东多元化,让管理更透明、更民主,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俱乐部,到时候甚至可以考虑让球队名称更中性,提升城市的荣誉感,焕发球队的战斗力,重新振兴青岛足球。
为职业足球付出很多心血
谈转型:不转是死 转不好也是死 死也要转
中能在中甲这两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常态”来了,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以不可阻挡之势对传统行业形成了冲击。与很多民营企业一样,中能集团也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例如,曾经给集团带来大笔收入的电缆生意,最近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集团的发展战略面临着新节点。
由于中能多年来一直在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涉及行业比较多,盈利点丰富,即便不做大的转型,也足以支撑集团和俱乐部的运营,但是在乔伟光看来,改革已成中国的大势所趋,只有顺应大势,未雨绸缪,才有可能赢得更广阔的未来。为此,已经46岁的乔伟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二次创业。
1987年,年仅17岁的乔伟光凭着肯吃苦的冲劲,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天地,29年之后,乔伟光放弃掉过去的创业模式和思维方式,将目光放在了新兴的互联网领域,这对一个出身于传统制造业的人来说并不容易。为此他给自己立下了“狠目标”,以学生的心态来学习互联网思维,让自己接受最新鲜的信息和思考模式,给自己压力,也给集团的中层干部以压力,“我常对自己说,不转是死,转不好也是死,但是死也要转。”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岛职业足球
谈发展战略:不玩资本+概念 中能在探索方向
乔伟光是一名忠实的体育“粉丝”,他年轻时曾接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平时不管工作多忙,都保持着运动的习惯,最近他又喜欢上了步行,每天都要沿着海边走上几公里,再加上十二年运营职业俱乐部的经验,让乔伟光对体育产业抱有极高的热情,因此他将二次创业的目标锁定在“互联网+体育”领域。
众所周知,2015年是中国体育的风口年,各种资本大量进场,万达、恒大、阿里巴巴、乐视等等,大鳄云集,资本+概念催生了许多体育创客,乔伟光认为这种模式虽然符合当前的形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找到线上线下的结合点,创新商业模式,保持健康增长,才是长久发展之计。为此,中能早在2010年就开始着手创建体育文化公司,探索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目前,中能在青少年培训、打造智能化足球公园、康复理疗、体育赛事运营、文化传播方面已经有了突破。
乔伟光介绍说,中能在青少年体育培训上形成了“文化、品牌、保障、训练、竞赛和评价”六大体系,这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与教育相融合,政府、学校、企业合力推动”的体育培训模式得到家长、学校及教育部门的认可。”乔伟光表示,“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合作搭建青少年体育管理平台,在智能化体育教育方面,可以实现对球员信息、训练状态、比赛过程、体质监测、成长档案、标准化及技术评测系统等数据的精确分析和管理,主要应用于日常训练、远程培训、赛事组织、体育中考、健康管理及学生与家长、学校的互动等,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正确健康运动,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场馆运营方面,中能下辖的赛事与场馆运营公司近几年来与政府按PPP模式合作建设、改造、智能化升级、运营管理了十几个大型体育场馆,正在建设运营足球公园、篮球公园近50个,每年组织各类赛事和大型活动几百场,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虎山体育场、胶州体育场等都已经列入未来的合作建设计划。“正在建设的中能体育运动健康城项目是以体育培训、全民健身、健康养生、健康管理、体育商品等为主题的多功能综合体。公司在专业和业余赛事的研发与运营,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建设、智能化升级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为今后解决大型体育场馆智能化升级及运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人才匮乏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们与大学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经理人、经纪人等体育专业人才,我们在体育培训、场馆运营、全民健身、竞赛表演、文化传媒、运动营养、康复理疗、国内外体育经纪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一个开放式的互动性的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能体育产业生态链。”乔伟光说。
在2015-2016“互联网+体育”商业模式年度大会上演讲
谈体育产业:体育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由
对于体育产业现状,乔伟光认为,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非常薄弱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体育资源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向市场,体育深化改革、政策落地还需要相关部门按照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尽快实施。在体育服务产业方面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乃至重建,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是今后企业竞争的根本。要在2025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的目标,需要从体育本体产业到体育制造业,再到体育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体育产业和体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乔伟光表示,体育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老百姓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从电脑、手机、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吸引到现实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到运动场上去,只有关注的人多、参与的人多、体验的人多、互动的人多才能形成产业。体育产业只有线上线下的参与、体验和互动以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健康、生活、精神状态,实现体育的终极价值。让体育像空气一样,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相融合,从此无法分开。(青岛新闻网记者 任俊峰)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