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麦岛要建生态公园打造海绵城市“样板间”
今年我市城乡建设领域将开展九项提升行动 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推进绿色建设模式、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打造现代建造新业态,这些都是今年我市城乡建设的重点内容。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今年我市城乡建设将突出“抓开工、去库存、补短板、惠民生、保安全”五个重点,开展“特色城镇、棚改安居、路网贯通、公用配套、生态修复、空间利用、行业创新、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九项行动,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今年,我市将从城乡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绿色建设模式、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打造现代建造新业态,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国务院新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将按照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要求,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将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融入城乡建设工作全过程,老城区改造对标德国标准,新城区建设对标新加坡标准,创造“青岛标准”。
我市将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8%。加大“拓延并举”扶持力度,扶持企业升级增项,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组建青岛国际工程联盟,开拓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在推进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采取棚改货币化安置、优化供应结构、提升建设品质、加快业态转化等措施,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对房地产“僵尸项目”采取“兼并重组、帮扶盘活、破产重生、防止新生”等措施稳妥处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6.5%。
在城市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则要强化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管理零缺陷、质量问题零容忍,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消除事故隐患。同时,还将加快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配套不足等问题;加快解决群众住房条件及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加快解决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加快解决建设领域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优先考虑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农村危房改造、路网完善、黑臭水体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停车场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今年将探索具有我市特色、可复制的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类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省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力争到2016年底,李哥庄、南村、姜山、蓝村、泊里等5个试点建设成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的现代化小城市;王台、铺集等8个省示范镇建设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推广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
同时,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实施“万村洁净”行动,持续改善农村面貌;到2016年底全市60%村庄的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市场化运作。今年我市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全面实施,老城区、已建成项目纳入储备、循序渐进,不搞大拆大建;加快海绵型建筑、小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项目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率先落实;加强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城市水系建设海绵技术应用,全面落实有关建设标准。针对过城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水清沟河(唐河路-海晶化工)、楼山后河(天泰奥园-文昌路)等河道综合整治,完成李村河中下游(青银高速-入海口)、大村河上游(桃园水库-规划六号线)、张村河下游(海尔路-李村河)等续建河道整治项目,整治河道长度15公里。
完成新建、改建绿地230公顷;推进完善浮山生态公园建设,推进小麦岛生态公园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建设样板项目;对全市74条道路增设绿篱,新增绿篱15万延长米;建设7.87公里环湾绿道,全面完成具备实施条件的67公里环湾绿道建设任务。此外,新建燃气管线20公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开工建设一批热源及供热管网项目,市区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惠及约5万户居民;新建、改建环卫公厕130座。
特色城镇建设提升
打造五个现代化小城市
棚改安居建设提升
新开工棚改项目104个
今年,我市将在棚改安居建设提升行动中新开工104个棚改项目,涉及棚户区改造居民6万户,其中,市内三区2.4万户,其他区市3.6万户。以市北区为例,2016年,市北区将推进长山路、甘肃路等16个集中片和部分零星片共计1.7万户棚改任务,力争提前两到三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计划。同时,鼓励货币化补偿和异地安置,进一步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存量商品房通道,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
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善老旧小区环境设施,可惠及8.8万户居民;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6000户。围绕“改善民生、文化回归、繁荣经济”目标任务,推动青岛湾老城区更新工程,先行启动现状条件较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挖掘老城区优秀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设立改造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吸引低成本、有经验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
以推进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工程,加快推进被动房试点,在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内全面推开绿色建筑标准,全市星级绿色建筑突破200万平方米,完成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路网贯通建设提升
开建12条未贯通道路
今年,市城乡建设委将全力服务在建的5条地铁线路190余公里的土建、轨道、机电设备安装、装修工程项目。启动建设深圳路—银液泉路、开平路、安顺路(衡阳路—沔阳路)、唐河路(金沙二支路—开封路)、东宁路等12条未贯通道路,继续实施太原路高架桥(中段)工程,推进深圳路—辽阳路立交桥施工,择机启动杭鞍高架二期工程(南京路—福州路)建设;全面完成新冠高架、重庆路改造、福州路打通、株洲路打通4个项目收尾工作。深入开展长沙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海湾大桥接线二期等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建设合肥路(齐鲁医院)等5座天桥。
统筹各区整修江西路、金沙路等30余条病害市政道路;实施重庆路、新疆快速路周边30余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
公用配套建设提升
完善北部城区公共服务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的58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五所外迁高中、市少年宫红领巾剧场等8个项目将实现年内竣工。今年新开工的9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多集中于北部城区,包括会展中心、青岛文化中心、省眼科医院迁建项目、市民健身中心等,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北部城区的公共服务。
建设欢乐滨海城九年一贯制学校、李沧区南岭小学等配套学校7个,规划班级264个;配套建设杭州路28号、洛阳路保障房、李沧东李改造等配套幼儿园12个,规划班级123个。
生态修复建设提升
新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空间利用建设提升
新建停车泊位5000个
针对“停车难”的问题,今年我市计划建设改造公共停车场10处,建设停车泊位5000个。同时,鼓励项目超额配建停车泊位,结合机场、车站、地铁等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加大换乘停车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立体停车场、智能停车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为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今年我市将以老旧小区整治为契机,利用拆除违建获得的闲置土地建设多元化停车场,以市北区为例,目前已完成第一批筛选,规划建设停车位近2000个。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开工建设综合管廊30余公里;重点启动火车北站等区域的地下空间综合体项目,推进国信体育中心、市北中央商务区、崂山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等在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设。
行业创新提升
重组房地产“僵尸项目”
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8%。加大“拓延并举”扶持力度,扶持企业升级增项,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组建青岛国际工程联盟,开拓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采取棚改货币化安置、优化供应结构、提升建设品质、加快业态转化等措施,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对房地产“僵尸项目”采取"兼并重组、帮扶盘活、破产重生、防止新生"等措施稳妥处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6.5%。
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提高建筑品质;研究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方便市民生活。
效能提升建设
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
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在市场准入、银行信贷、招标投标、资金监管等方面予以限制。积极推行绿色施工(低影响施工)标准,除应急抢险工程外,尽力避免道路白天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身建设提升
建立工地党建服务平台
建立工地党建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加大干部问责和交流力度,为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