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手陶匠“左笔叶”、高级工艺美术师叶建明: “每个窑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
18岁入行,21岁失去右手,但28年后却以“左笔叶”闻名全国,被国家用瓷办公室聘为艺术指导,成为文化部美术创作基地景德镇陶瓷中心主任。
叶建明是个陶瓷匠人,“隐居”在西海岸专心创作,借由个体视角传递器用之美。宁静的工作室里,他日复一日地制陶,仔细打磨、反复锤炼,对待造物迷恋而执着。他相信,除了梦想和远方,人生需要匠人精神。而且没有匠人精神,人生难以实现梦想,到达远方。
72道工序,与窑炉“寻找默契”
3月的青岛,海风清寒,西海岸新区海王路琅耶窑烧制车间,紧张忙碌,又温暖寂静。“开窑喽!”听惯了叶师傅这声“吆喝”,技师们打开炉门,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新彩瓷呈现在记者面前。
“你看瓶子上的颜色,这就是本地特有的琅耶铁红和琅耶天青。”经过一天一夜的烧制,看到自己的作品终于出炉,并且因窑变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让在车间守了一天的叶师傅兴奋不已。叶师傅拿起一件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展瓶告诉记者,陶瓷颜色会因烧制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历史上并没有“琅耶铁红”的记载,这种新式釉彩是在试验中产生的。与景德镇瓷器上的红色相比,琅耶铁红比较鲜艳;跟中国红的颜色相比,琅耶铁红比较柔和,让人看着明亮又舒服。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刀或笔,精工作画,以木生火,高温玻化……瓷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完美融合,幻化出一件件典雅温润的工艺精品。1970年出生的叶师傅,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28年来一直围着瓷器转,他说他和窑炉有缘。
“瓷器从选土到烧制成品共需要 72个工序,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叶师傅告诉记者,72道工序中,制胚、作画、上釉和烧窑是四个核心,而烧窑则最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烧窑师傅把握着瓷器的“生死大关”。
“根据瓷器的要求不同,所要求的精确度也不相同,遇到一些‘娇气’的瓷器,温度的误差需要控制在上下五度以内,这就到了考验烧窑师傅功力的时候,瓷器出来的效果好不好,全看火候的掌握了。”在叶师傅看来,每个窑都是有生命的,“性格”各不相同,这“性格”,指的就是每个窑炉所特有的烧成特点。叶师傅说,烧任何一个窑的伊始,他都会花上不少时间去摸索这个窑的特点。他称这一过程为“寻找默契”。在他看来,想要烧好一个窑,不仅要有烧窑技术,更需要找到与这个窑的默契。
最“热”的行业,最“冷”的等待
“这个行业,太热了!”叶师傅所说的热,并不是这一行热门,而是高温难耐。窑烧起来,炉内最高温可达到1360度,车间里的温度可想而知。叶师傅说,遇上三伏天,车间里的温度将近50度,穿梭于窑炉之间,即使几个大风扇对着吹,还是苦不堪言。
“烧窑”是瓷器制作的压轴程序,一件瓷器在进入窑炉之前,用的功夫再多,也只是个半成品。而就是这个半成品,已经汇聚了不少人的心血,拉坯、利坯、作画、上釉、补水……全部完成之后,送来烧,烧好了,出来的就是瓷器,烧不好,出来的则是废品,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叶师傅说,现在的窑炉基本都是以燃气为燃料,相对于电窑而言,气窑的烧成环境更复杂,其中温度、气氛都是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烧成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偶然——窑变,而这种偶然性,往往是陶瓷艺术所需要的。
“我曾经烧过一批瓷器,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有明显的橘釉现象,在试过多次以后,确定烧成温度、气氛上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问题不出在烧成这个环节上。我找到这批产品的调釉师傅,几乎将这批瓷器的每个工艺都了解了一遍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喷釉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制瓷整个流程的72道工艺,叶师傅全部熟稔于心。叶师傅说:“制瓷这条路,仿若人生,靠的是手艺,急不得,懒不得,千锤百炼,才能成。最‘热’的行业,需要最‘冷’的等待。”
“人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在业界,叶师傅被人们尊称为“左笔叶”。
21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右手残疾,这对于一个深爱陶艺绘画的青年来说,无疑阻断了他通向理想的道路。而他却说:“没有了右手,我就用左手画。”
从选矿、炼泥、拉胚、利胚、釉料配制、绘瓷到烧成,一道道工序攻克,一步步从生疏到熟练,成为景德镇技术最全面的不多的几个“人物”之一。除了烧窑,他在绘画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独具一格,尤其擅长高温色釉山水。
作为古陶瓷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古琅琊郡的制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历史上的一次次战乱,窑厂被毁,技艺失传,艺人流离失所,这里的陶瓷制造业一度中断。2010年叶师傅被琅耶窑陶瓷研究所所长钟安利请过来,指导琅耶窑的挖掘、复兴工作。
2010年4月,由叶师傅指导的琅耶窑第一窑釉上彩入窑点火,26日出窑获得圆满成功。此后几年,叶师傅在琅耶窑先后烧出了釉上彩、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新彩瓷万余件,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琅耶新瓷以瓷质细腻温润,釉色质朴亮丽,形朴气雅的特点,得到业界一致的赞赏。
如今,叶师傅举家定居在西海岸新区,在琅耶窑宁静的工作室里日复一日地制陶,他说:“人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没有了陶瓷,生活便少了一份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