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珠山山顶“仙女虾”下凡
黄岛居民徐恭波与小侄女一起去爬大珠山,在山顶的一处小水洼里发现了一些很漂亮、喜欢“仰泳”的黄色“小虾”,他感觉很有趣,就拨打早报热线,希望找专家给辨认一下是什么物种。昨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新正教授鉴定后认为,这应该是丰年虫,因其形态优美,俗称“仙女虾”,但它其实不是虾,而是一种小型甲壳类生物,早在寒武纪晚期就已存在,曾与恐龙共存。“‘仙女虾’并不十分罕见,但因其个头太小,一般人很难注意到它。”李教授告诉记者。
偶遇>>>
两人爬山发现奇怪“小虾”
48岁的徐恭波家住黄岛区袁家村,平时喜欢运动。昨天一大早,他跟小侄女一起去爬大珠山,他们顺着山北麓一条比较隐蔽的小道一直爬到山顶。“山顶有几个石坑,其中一个是圆形的,因为前几天曾下过雨,里面积了些水,侄女上前端详,接着惊叫了一声,口里喊着:好漂亮的小虾!”徐恭波说,他闻听此言立即上前查看,发现水洼里果然有一些很特别的“小虾”,跟他以前见过的其他虾都不相同。
“我对水生物很有兴趣,见过不少奇怪的水生物,但这种东西还真是第一次见。”徐恭波说。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神秘生物,徐恭波跟侄女既好奇又疑惑:“这个东西真是奇怪,又没有人往里面撒虾苗,这几个水坑唯一的水源就是天上下的雨,怎么就能一下子生长出这么多小虾来?难道真的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吗?它们的生命力也太强了。”徐先生感觉很不理解,就拨打早报热线,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解答一下疑问。
目击>>>
喜欢“仰泳”形态很漂亮
昨天上午,记者走了十几公里山路来到大珠山山顶,这处山顶地势比较平坦,面积有三四百平方米,平时人迹罕至。山顶南侧有两处天然的石坑,其中圆形的那个直径70厘米左右,里面存水大约15厘米深。记者就近观察,发现果然有一些“小虾”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数量大约有四五十只,它们身上的一层绒毛随水摆动,显得很飘逸,它们的个头很小,每只长度只有一厘米多一点,身体中间部位有一条深褐色的黑线从头到尾贯通,其余部位则是晶莹剔透,两只黑色的眼睛突出地长在最前端,形态非常优美。
记者观察了30多分钟,发现这种“小虾”只有腹部朝上“仰泳”的一种游泳方式,无论是前行还是掉头,它们都没有把身子反过来的意思。
鉴定>>>
学名丰年虫俗称“仙女虾”
记者拍了照片传给黄岛区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辨认后认为,这很像是“仙女虾”,但一时难以确定。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水生物研究的李新正教授,他在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应该是丰年虫,因其形态优美,色彩柔和,游动起来绒毛飘逸,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会更加漂亮,就像仙女下凡一样,因此俗称为“仙女虾”。据李教授介绍,按照所处环境,“仙女虾”共分为两大类,其中,生活在淡水里的叫“丰年虫”,而生活在海水里的叫“卤虫”。
“可别小瞧丰年虫的那些漂亮绒毛,它们不是装饰物,而是有很大用处,可以增加浮力,而且就像划船的桨一样,丰年虫靠它们划水前行。”李教授介绍。
揭秘>>>
“仙女虾”还是恐龙“前辈”虫卵不怕煮能存活千万年
“丰年虫其实是淡水小型甲壳类生物的总称,细分之下又分为若干种,但仅凭照片难以判断这到底属于哪一种。”李教授告诉记者,丰年虫早在寒武纪晚期就已出现,目前已存在超过两亿年。记者了解到,寒武纪尚在侏罗纪之前,也就是说,在我们熟知的侏罗纪之王恐龙还没出现之前,“仙女虾”就已经存在了;后来恐龙出现了,“仙女虾”跟它们成了邻居;再后来,恐龙灭绝了,而“仙女虾”依然一代代繁衍下去,直至今天。
那么相对于其他生物,“仙女虾”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在山顶都可以存活呢?据介绍,那是因为“仙女虾”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干涸的湖底,它们可以忍受几年高温烘烤与冰冻土壤的考验。“仙女虾”的卵比沙粒还小,有一层坚硬的保护外壳,它也是一层真正的热保护层,甚至可以抵挡沸水的蒸煮,可以存活上千万年,一旦遇到丰富的降雨,卵就可以孵化出壳,获得新生,它们堪称生物界的奇迹。
“这种生物之所以叫丰年虫,也是有说法的。”李新正教授告诉记者,“仙女虾”的卵生命力虽强,但干旱无雨的时候肯定孵化不出来,而一旦下了雨,它们就会迅速孵化成虫。通常情况下,有了降雨,庄稼就会长得好,就是一个丰收之年,因此就管这种生物叫“丰年虫”。“丰年虫虽然已经存在了两亿多年,甚至恐龙也得管它们叫声‘前辈’,但它们孵化后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两三个月,甚至更短。比如雨后的小水洼孵化出一批丰年虫后,在太阳的暴晒下,一旦水洼干枯,丰年虫就会随之死亡。也就是说,虽然丰年虫的卵可以存活数万年时间,但这并不代表成虫亦是如此,从这方面说,它们的生命也有挺脆弱的一面。”李教授告诉记者,其实丰年虫并不像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罕见,它们在河里、湖里、甚至小水洼里都能生存。但因为其个头极小,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它们。
李教授介绍,丰年虫是很多水生动物的饵料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新进展>>>
发现者希望转移“仙女虾”
昨天下午,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反馈给发现丰年虫的徐先生和他的侄女,两人得知后感觉很欣慰。“刚开始我们担心是保护动物,不敢动它们,也不知道怎样保护它们,现在心里有谱了,如果不下雨,那个水坑里的水很快就会干了,等过几天爬山,我就把它们全部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让它们存活的时间更长一些。”徐先生对记者说。(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