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195名聋儿已恢复听力 顺利进入普通学校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 2016-05-15 13:00:04 字号:A- A+

    “自从孩子在中心托养,人长胖了,也听话多了。”在即墨市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智障人士王晓(化名)的妈妈说。作为低保家庭的重度残疾人,王晓可在中心接受托养,并享受托养补贴。有地方照顾孩子、家里还不用花钱,让王晓妈妈安心不已。

    这只是我市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实现残疾人同步宜居幸福为目标,不断创新理念,激发活力,全市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作为一项重点残疾人民生保障工程,我市完善了“机构安养、日间托管、居家照料”三种托养形式。“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范围,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城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一、二级视力残疾人。

    同时,我市进一步提高了补贴标准。目前,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全市机构安养六区为1500元、四市为1300元,日间托管补贴标准六区800元、四市600元,居家照料标准六区520元、四市350元。我市还建立了托养服务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考核奖补制度,全市共建成并运行残疾人托养机构56个,在托残疾人达到1.01万人。

    “目前,全市在训残疾儿童达到1500多名,显好率达到92%以上,特别是实施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195名聋儿全部恢复了听力,顺利进入普通学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突出,实施提标扩面——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由0-6岁逐步扩大到0-15岁,救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1500元和3000元;对符合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聋儿,发现一例,救助一例,贫困家庭每例救助20万元,其他家庭每例救助12万元。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已认定102处覆盖全域的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共康复服务残疾人近16万人次。

    就业是残疾人证明自身价值、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我市就业创业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全市残疾人新增就业7739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辅助性就业的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安置就业最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等残疾人就业,全市成立辅助性就业机构近20家,共安置智力、精神等残疾人就业400多人。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青岛市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孵化残疾人创业企业37家,成功孵化创业企业8家,孵化成功率达到22%,并带动59名残疾人就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