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15日讯 经过三天的紧张考试,青岛中考算是告一段落,昨晚青岛市教育局公布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九科考试的试卷及专家点评,考生们可以关注下,在填报志愿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中考试卷解析
专家点评:试卷密切关注生活:无论是语言运用板块还是阅读版块,试题所选材料都与现实生活中值得关注的热点密切相关。
如语言运用板块中选取了“易先生勇救儿童却连一句‘谢谢’都没得到”的社会事件,一方面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热点及身边实例中进行语言实践,同时在深入思考中知恩、感恩,从而引导了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版块中的《微阅读时代与经典》针砭当下“微阅读” 状态的浅薄化、碎片化;《大数据 云气象》介绍了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时,“云气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产生的深远影响。《乡间蜂事》则表达了当今时代人们对乡村、乡人淳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些材料新颖、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符合“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理念,对教师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凸显语文本色:试题突出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考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语言运用板块要求学生既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又要在交际语境中确保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阅读板块的题目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内涵,品析意蕴丰富的精彩语言,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拓展的能力。试题本身也隐含着对学生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引。
作文题目同样体现了“语文本色”。以“有 相伴滋味长”为例,“有 相伴”选材面广,人人都有话可说;“滋味长”则要求学生写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必然会有与某人、某事物、某种生活体验或精神感受相伴的经历。因此,不管写“有家人(好友、老师等)相伴”“有书(体育运动等)相伴”还是“有坚强(孤独、乐观等)相伴”,都会是很好的写作题材。然而这个题目的侧重点在于“滋味长”,即这种经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令人回味的,而回味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必须沉静下来,回顾、反思生活经历,提炼出这种经历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题目没有审题障碍,但却要求学生认真思索方能领悟题目内涵,写出丰富、悠长的“滋味”来。
教师评价:整套试题稳中有变,在延续往年试题整体特点的基础上,命题方式有所创新,试题的设计密切关注生活,彰显语文本色。
一是带有时评性质的语言运用题给了学生一个贴近生活的语境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试题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二是文言文阅读选择了轻松诙谐又耐人寻味的素材,在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领学生关注世间百态,评判人生态度。三是议论文阅读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阅读现状,引导学生反思自我阅读状态。四是作文题目新颖,学生有话可说,又有区分度。
数学中考试卷解析
专家点评:这套试题从整体上看,突出能力立意,淡化知识点的记忆和重现,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如第1、2、3、4、5、9、10、11、16、17、18等小题在命题时控制试题的难度,利于引导师生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试题紧扣数学核心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试题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的考查。如:第19题突出考查数据分析观念,而不只是统计量的运算;第6、7、18、20、22题考查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第14、23、24题体现学生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题目的时代感强。如第8、14、19题等,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试题本身的教育功能。
试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导向。如第14题立足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突出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对高和底边形成过程的体验;再如第23题,充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考查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运用几何直观建模的能力。这些题目都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对过程方法的经历与体验。
试题体现了人文性。试题为不同学习特质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解答路径,如第23题,几何直观能力强和文字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殊途同归;试题界面友好,如第7题“静心”文字对学生给予友好暗示。
高中教师评价:这次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比如,第12题,以函数图象的交点为背景,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了重点考查;第24题,对于不同梯度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运算量的要求,符合不同高中学校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不同要求。
本次试题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第8题,运用逼近思想对方程的根进行了估算,这道题目比较新颖,为高中二分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24题第一问,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0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高中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教师评价:这次试题绝大部分题目都来自课本的改编,在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对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建模思想等核心概念的考查,有效的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本次试题引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四基”教学,以教材为本,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例题、习题的变式练习;二是要重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建模等思想意识;三是要加强过程教学,“经历了过程”往往比“直接得知结果”印象更深刻,而这种经历是任何讲解都代替不了的。
英语中考试卷解析
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英语试题题目设置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兼顾考试的选拔性, 试题难度比例适当, 题目设置有梯度,考查全面详实。基础题与综合应用题分布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各种程度学生考出自己的水平。
一、试题难易适中,按照4:4:2的难度比例设置,没有偏题怪题。所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都在平日复习范围之内。同时,今年减少了5道单项选择题,适当加大了对动词的考查分值,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教学重难点,题干设置简明易懂,语境设计合理,能够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答题比较顺畅,答题时间比较充裕。
二、试题设计的梯度能够很好地体现考试的选拔功能。第一卷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目相对简单平和,干扰性小。第二卷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在答卷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
三、试题选材新颖,题材广泛,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题材涉及外貌、健康、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学校生活、环境保护、休闲娱乐、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以及科学创新等。广泛的选材创设了真实而有意义的语境,在考查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进行了渗透。
四、试题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1.阅读理解选材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感,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阅读理解共3篇,其中A篇给学生提供交友建议,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和信任;B篇通过三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C篇介绍了人们盼望已久的空中飞车,反映了人们对解决汽车拥堵问题的渴望,激发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2.书面表达是关于学校生活的话题。通过思维导图提供多项学校活动,如:学校旅游、球赛、运动会、新年晚会、艺术节等,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次活动进行描述,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收获。此话题来源于初中三年的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因此,学生的写作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择,并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保障。同时此写作话题充分体现出初中阶段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展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五、试题立意倡导正能量。从单选与综合填空等基础题的语境设置,到阅读语篇内容的选择,以及书面表达的设计,都注重德育渗透,情感熏陶,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例如:阅读表达中一篇是关于步行健身的文章,不仅给学生提供一种健身的方式,而且还引导学生学会有计划地设定目标,循序渐进,达成目标。另一篇是关于亲子沟通的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一对母子以书信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青少年成长烦恼,让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与他人交往。
六、题目的设计更具开放性。采用了思维导图、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提供了较好的开放空间。阅读表达中的开放性试题,有效考察了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及深层理解能力,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又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整套试题科学、严谨,较好地协调了普及性和应用性、引领性和选拔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在考虑知识覆盖面的同时,突出重、难点,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引领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
物理中考试卷解析
专家解读:2016年物理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于去年相比,题型稳中有变,题量适中,难易比例合理,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2016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试题以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为载体,聚焦学生日常生活,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关注社会热点,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查形式上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每个专题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递进形式呈现,梯度合理,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答题习惯,处处显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说,2016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是一份“源于生活的试题”。
首先,为了防止考生漏答,从试题和答题卡两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所有笔答部分无论是填空线还是关键性词语,全部加粗、加黑或改换字体,答题卡在相应位置标注了特定标记。同时,为减轻学生书写量,卷(II)专题四中“综合问答”题在答题卡上只用开头四个字和结尾四个字写出所选内容。
其次,今年的物理试题适当降低了文字阅读量,通过增加直观的图示、图表和图象,来展示解题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
第三,试题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专题六的“归纳探究题”取材于学生熟知的过山车;“问题解决题”通过制作“电子拉力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中加入在“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的知识,在“想象能力”的考查中加入“蛟龙号”潜水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则体现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第四,今年物理试题的梯度设置更加合理,递进性更强。无论是“归纳探究题”,还是“演绎式探究题”,都是历年中考学生较为头疼的题目。今年在这些题目的处理上,注意增加了过渡性语句,帮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使学生能够顺利突破关键点,循序渐进,从而能够顺利解题。以上这些做法都突显出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设计实验方案”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自主设计,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综合作图题”只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专题五“综合计算题”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电学综合计算侧重对学生电路分析与变化范围的考查,力学综合计算侧重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两个计算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评价:考试结束后,老师们认为今年的中考试题,试题难易适中,题型稳定,无怪题、偏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兼顾了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功能,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是一份高质量的测试题。
化学中考试卷解析
专家解读:2016年化学学科试题的基本特点是:基础性、能力性、探究性、创新性和教育价值。命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紧扣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从整体上重视基础、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创新情境,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真实水平。
一、重视基础考查,突出学科素养培养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处于化学学科启蒙阶段的特点,试题全面增大了基础性知识的覆盖面。知识内容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覆盖了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下的19个二级主题的全部内容,全面考查了概念和原理、具体物质、化学用语、探究性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基本计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试题充分尊重了化学学科的基础性与科学性,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特点,初步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逐步让学生具备“宏微结合、模型识用、分类转化、变化守恒、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的化学学科的核心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着眼学生发展,突出能力培养为重
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四大基本能力,循着这条主线,以图象、表格、标签、模型、流程图等为载体,将知识点贯穿其中,试题在注重“双基”考查的基础上,全面关注“过程与方法”的体现、强调“能力”的呈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和内涵之中,注重联系实际,渗透人文知识和科学精神,初步体现学科间的综合。全面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创新素材情境,注重探究性和实用性
试题立意重视对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守恒观等)的考查。在素材的丰富、视角的筛选、设问技巧的加强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突出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对化学教学有很强的引领作用。问题设置有层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怎样运用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增加了创新实验改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单纯枯燥的解题过程变成兴趣盎然的探究过程。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STS”的教育理念
试题设计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试卷关于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保持在全卷分值的10%,考查了化学与提高生活质量、化学与食品、化学与安全、化学材料和化学与环境等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化学资源和能源等,充分体现了“STS”的基本理念,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折射出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评价:试题整体难度适宜,与考试说明很吻合,试题中选用的情景素材,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很全面,既有着明显回归教材和课堂的趋势,又为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察搭建了合适的平台。不仅避免了偏题怪题,也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避免了某些题目因为练过而会做,没练过就不会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在共同熟悉的内容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试题体现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境,既紧密联系生活,又有效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很好的体现出对日常教学的导向功能。
试题突出了实验科学探究,如酸碱反应的探究 、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等实验题目的设计,并增加了创新实验的改进,更加关注学生平日的实验动手过程,使得平时没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操作的价值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中考试卷解析
近几年,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综合,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反映在新课程与新教材中。这不禁让人们对“地、理”两个字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运用地图,说明道理”,“看图说话,知因明理”。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立足教材,关注主干,关注读图,弱化死记硬背
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不死抠知识点,避免“死记硬背”的方向引导。试卷中使用了文字、图像双层语言,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试题中巧妙的将公路的修建、贵州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二、强化运用,关注迁移,突出综合性,提升综合能力
试题选取城市化问题,产业转移问题,资源调配问题,人口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日本工业布局为案例,迁移到青岛钢厂搬迁有利条件的分析,考察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能力。试题围绕“影响长绒棉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通过考查学生较为熟悉的我国新疆和埃及长绒棉分布,从而分析归纳学生陌生的中亚长绒棉分布。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创新实践的地理理念,提高探究、归纳、发散、逆向等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份试卷时代性强,区分度高,难度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试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巧妙的将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的河流及河流水文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培养学生理解区域内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规律。
三、联系实际,关注乡土,突出动态性,体现活学活用
加大了乡土地理的比重,了解青岛,体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运用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推断青岛山地的山麓植被,运用世界人口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释青岛人口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这份题对今后初中的地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们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模式,应切实加强读图、识图、综合分析等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还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事件和热点地区,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要培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地理思维,还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总之,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中学地理学习的全过程。
生物中考试卷解析
一年一度的生物中考在学生、家长的忐忑中如期而至。作为中考首战的科目之一,生物学科的测试于6月14日上午顺利结束。从进入考场的紧张焦虑到离开考场的自信放松,90分钟的思维碰撞让每一位考生的生命价值在字里行间流光溢彩,历经两年题海博弈,一朝亮剑成败弹指间。当考生离开考场,在体验些许轻松快感之余,总是会与家长和老师分享作答的体验。在听取部分考生、家长、初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和教育专家多方看法后,理性审视今年的生物中考试题,印象深刻、特色鲜明。
彰显特色,关爱生命。
生物学是生命的科学,试题以生态和进化的基本思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贯穿始终。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就从“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人体运动系统与动作形成的关系”等多方面给予呈现。试题围绕“人与生物圈”的主线,从指导生活的角度关注人类健康、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关注环境保护、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从生物技术的角度关注生命延续,引导考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提升人类作为生物圈重要成员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服务生活的思想意识。
聚集热点,初高衔接。
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试卷客观题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一题为例,题目的设计联系近期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通过展示“我国科学家现已证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之间有直接关联”的成果,在体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未来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热忱得以激发。试题以初中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在设计上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植物三大生理作用、遗传变异、免疫等知识的考查,从呈现形式到知识内在联系上都结合得恰到好处,对考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注重综合,提升能力。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综合”是一个醒目的特色。一方面表现在知识体系上的综合,比如客观题多为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不同的知识点,主观题则跨越教材的界线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另一方面表现在能力素养上的综合,试题从多个维度考查了学生在综合分析、实验设计、科学探究、识图析图、理解运用、批判创新等能力。其中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达到30%,覆盖了初中阶段90%以上的探究实验,并且考查的角度多样化,包括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方案的评价等角度对考生进行综合测评。例如,客观题中实验大综合题、主观题中“种子萌发实验”和“果蝇杂交实验”等。学科整合,融会贯通。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试题中巧妙地整合了医学、药学、农学、物理学、化学、园林学和环境保护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凸显生物学的研究价值。试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强调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让考生在多方位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提升综合科学素养。比如,“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调节中耳压力,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就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整合。
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从命题方提供的“双向细目表”可以看出,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覆盖了《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全部知识体系,知识内容兼顾了青岛市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人教版和鲁科版)。从主观题所考查的知识分析,在注重对考生知识广度方面考查的同时,更延续了历年所关注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强调重要概念的理解应用、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突出重点、彰显深度。
“平稳创新,以人为本”是教育专家对本次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所反映的命题理念的普遍认同。专家认为试题在题型和考查内容方面与历年相比,整体趋势呈现平稳。试题仍然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在知识的考查角度、呈现形式、初高衔接等方面不乏创新,增加了知识的开放性、运用性、分析性和推断性的考查。试卷精化文字信息编排,关注考生阅读习惯;图像描绘生动直观,关注考生认知规律;问题设置指向性明确,关注考生思维方式……人性化的设计在兼顾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历史中考试卷解析
专家解读:今年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依然计入中考总分,赋分80分。在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兼顾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中选拔的功能。本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双重考察。难易适度,易、中、难题目比例大致为4:4:2,具备良好的区分度。这样既能全面反映学生历史学习水平,又利于高中学校选拔优秀学生。体现了初中历史与高中乃至高考接轨的趋向。这种接轨是必要的,对孩子也是有益的。
2.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试题采用了许多时事性材料,将历史课本上的“死”知识和现实中的“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以此发挥历史学科的现实教育功能。
3.关注学生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试题中引用了古今中外历史专著中的大量资料,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材料及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提升历史素养、人文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评价:对今年试题的总体印象是:紧扣课标,考点全面,布局合理。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符合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的要求。
考试是评价,更是导向。本试题对于我们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一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传授“死”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二要注重史料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三要贯彻“内外迁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四是在平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解析
2016年思想品德试题全面继承了往年试题时代性、人文性、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命题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更加关注生命、生活、生本、生态,更加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新理念,践行价值观,唤醒学生心灵,引领生命成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
一、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思想品德试卷充分体现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试卷选取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感人事迹,为广大考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试题背景材料选取坚强与快乐的最美中国孝心少年王荠悦,她孝敬父母,直面生活挫折,勇挑家庭重担;勇攀质量高峰的大国工匠宁允展,他在工作岗位上善于创新,精益求精。还有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善于合作孜孜追求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胶州拾金不昧的两位初中生的优秀事迹。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孝心少年,这一幅幅闪耀时代风采的感人画面,一曲曲奏响时代最强音的动人旋律,必定在学生心中点燃一丛向上向善的道德之火,必将感染、引领学生与榜样一同成长。
二、学习“十三五”规划,宣传发展新理念,指导实践促行动。
这套试题充分体现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的课程基本理念,紧扣时政热点,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等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进行理论学习和行为指导。对试题的学习与分析,既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又是一段心路历程,真正做到了入理入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通过“时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青岛市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举措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悟党的路线方针的内涵,增强认同感。通过“我在行动”,有利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凸显试题人文性,唤醒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试题充分体现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课程基本理念,选取或创作的生活故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试题在完成“将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课程目标上,加强了法律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律教育绽放出道德之花。
试题从学生较容易受到校外意外安全侵害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以“权利-方法-维权”为线索,设置有梯度、有意义、有升华的问题,既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增强其权利意识,又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提升其维权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素养。总体上看,整份试卷适合初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无偏题、怪题,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引导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科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份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好试卷。(青岛新闻网记者 于泓)
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