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回社会 先改生活方式
第29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首度揭开神秘的面纱,邀请部分市民入内参观。昨日,青岛市禁毒委会同市司法局、李沧区禁毒委在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记者走进高墙之内,探访深陷毒海的瘾君子们如何挣脱阴霾,重归社会。
■现场戒毒人员齐背《弟子规》
昨日上午,在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监管区内的活动室里,李某站在前排带领其他10多名戒毒者齐声背诵《弟子规》。不到30岁的李某吸食冰毒已有7年,一度视冰毒为时尚之物,随身必备。
“慢慢玩得越来越懒惰,整天就在一个地方待着,几日不出门,和朋友在里面没日没黑地玩。”李某说。
去年进入位于虎山路的青岛强制隔离戒毒所后,无处不在的军事化管理强行将李某与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隔绝开来。为期两年的强戒期内,戒毒者们要按时锻炼,参加劳动,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还要接受法制、文化、艺术教育,并定期与管教谈心。“头几个月发过几次高烧,每次都超过40度,能感觉到身体一直是亏空状态。再到后来适应了这里有规律的生活,有文化课,有体育运动,还有体力劳动,把内心那种懒惰的心态慢慢抛弃了,到现在感觉身心都恢复多了,做什么事情首先会想家庭和自己的将来。”李某说。
■数据80多名瘾君子戒毒成功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让原本应该有所作为的青壮年如今每天活在与毒瘾的斗争中:
一是为了在性上追求刺激,占的比例要稍微多一些;再就是新型毒品对人的某一项能力从表面上看有短时间的提高,比如说好长时间不用睡觉,有些人就吸毒后来长时间赌博、上网或打游戏;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减肥,因为吸毒可以好长时间不吃饭;再就是有人错误地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卫生所主任杨成斌介绍,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自2014年7月28日开展收治工作以来,先后有80多名戒断毒瘾、经诊断评估、符合提前解除条件的戒毒人员被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归家庭,走向社会。截至目前,无一人因吸毒被再次送回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断率达到100%。
强戒所收治的戒毒者中,80%在25岁到45岁之间,78%从事个体职业或无业。
■讲述
新型毒品成瘾性更强
新型毒品毒身更毒心,生理脱毒易心瘾戒断难。走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大门,并不意味着从此彻底挣脱了毒品的魔掌,相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成瘾性更强,戒毒人员稍有动摇便极有可能复吸,重陷泥潭。戒毒民警表示,抗击毒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永不沾染。
“失业的打击与心情的苦闷让我再次想起冰毒,昔日毒友也在这时找到了我,两年多的戒断功亏一篑,我复吸了。”
说起戒毒失败经历,29岁的戒毒者小张满脸悔恨。吸食冰毒六年,他败光百万家产,与妻子离婚。
去年,结束强戒的小张决定不再吸毒,努力工作,期待妻儿原谅。但失业的打击动摇了小张的意志,昔日的毒友也找上门来。“这事挺奇怪的,你不去联系他们,他们总能想办法找到你,我也想过曾经离开我生活的城市,可是心里还是舍不得我那一帮朋友,尤其是喝完酒之后,他们只要说出弄点东西玩玩,我就立马想抽两口。”小张说。
相关新闻
禁毒宣传进校园
早报讯 “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禁毒宣传力度,提高中小学生禁毒意识,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参与禁毒工作的良好氛围,昨日,黄岛边防检查站官兵来到黄岛区致远中学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知识宣传活动。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抵制毒品侵袭心理防线脆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少知识,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蚀这一特点,官兵们走进学校通过向学生们宣读禁毒倡议书、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毒品实物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毒品的种类与危害、毒贩子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常见手段以及如何抵制毒品诱惑等知识,引导学生们感恩生活、远离毒品,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识毒、拒毒、防毒意识。
9名毒贩获刑
市南法院集中公开宣判8起毒品犯罪案件
早报讯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昨日上午,市南法院在普东刑事法庭集中宣判了8起毒品犯罪案件,李某萍等9名被告人分别被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至6个月不同的刑罚。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李某萍曾2次向涉毒人员出售毒品1.1克,获取毒资700元,后从其住处查获毒品6.9克,共计8克;被告人于某、尹某二人分2次向涉毒人员出售毒品3.5克,获取毒资1500元;被告人周某分3次向涉毒人员高某出售毒品2.7克,获取毒资750元;被告人杨某德、薛某等5人先后多次将毒品贩卖给他人。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萍等9人明知是毒品而予以贩卖,其行为均构成贩卖毒品罪。
记者从市南法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市南法院共审结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等涉毒品犯罪案件44件,45人因此获刑。今后市南法院将继续结合集中宣判、组织旁听等多种形式,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识毒、拒毒、防毒的能力,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案例1:22岁少女贩毒锒铛入狱
今年22岁的周某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3日间,在我市江苏路、莱芜一路路口处,分别以400元和350元的价格,两次卖给高某某甲基苯丙胺共2克。2016年2月24日22时许,被告人周某接高某某购买毒品电话后,再次到上述地点进行交易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从其身上缴获甲基苯丙胺0.7克,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公诉机关指控成立。法院判决被告人周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案例2:母子二人合伙贩毒获刑
被告人于某、尹某为母子二人。今年1月,在尹某介绍下,于某将持有的毒品先后以500元、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经法院审理,被告人于某在共同贩卖毒品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且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就曾被判过刑。属于累犯,应从重处罚。被告人尹某在共同犯罪中起帮助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处罚。法院判决于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6000元,不得假释;尹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
(记者 樊蓉)
■专家
生理脱毒易 心瘾戒毒难
在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97%的强戒者都是因吸食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而被收治,相比传统毒品,这种化学合成毒品的生理依赖虽然不难消治,但心理成瘾却难以根除,加上吸毒者畸形的圈子文化,导致小张一样戒而复吸的瘾君子不在少数。
“两个星期左右,短的可能在5天左右对毒品的依赖就可以去除,但是心瘾的戒除应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卫生所主任杨成斌说,新型毒品对人大脑有不可逆的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病,医学上没有一种药物能把心瘾戒断,还有一些社会方面的因素,要看戒毒者回归社会后能不能脱离原来的环境。
有公开报道显示,我国不少地区毒品复吸率高达90%,专家表示,只有个人、家庭、戒毒机构和社会共同发力,才能让戒毒人员远离毒品,净化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