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检老兵非洲种出“青岛菜”
一年前,山东公安边防总队官兵组成了中国第三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踏上了非洲西部的土地执行联合国的各项任务,但他们的后勤保障成了重要问题。但是,来自青岛边检站的后勤分队队员、兵龄16年的四级警士长刘德刚的努力改变了这一切:他强忍高温,在一个月内晒掉四层皮,在盐碱地种出了新鲜蔬菜,还自建菜地阳光房种出四季西瓜。刘德刚把培育的十余种蔬菜端上了餐桌,还免费传授给当地居民种植技巧,让战友、联合国同行和当地人都要为他点赞。
背着40多斤秘籍赴非洲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边防检查站位于即墨市郊的农场看见,刘德刚正在田里耕作。战士们告诉记者,刘德刚看上去是个安静、沉稳、平易近人的“老班长”,但只有和他在一起共事久了,才会知道沉稳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进取的心——爱钻研、不怕吃苦、愿意尝试,这也是刘德刚报名参加维和任务的原因。
2014年,刘德刚被挑选成为第三批驻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的成员后,和父母道了别,安慰好了妻子,哄睡了7岁的孩子,背上简单的行李就来到河北廊坊参加集训。 “我在部队一直是搞后勤工作的,保障饮食,发展农副业生产,是我平时的工作。”刘德刚称,前两批维和防暴队在当地种的菜无法供应部队的伙食,而且利比里亚地处热带,那里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降雨量等情况都是未知的,即使有着六年种菜经验的他心里也没有底。
为了在利比里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刘德刚和其他战士们一样,白天出操参加体能、战术等各种训练,还利用业余上网、查阅图书、打电话咨询等方式,整理出三套种植蔬菜的方案。2015年3月出征的那天,刘德刚拖着一个40多斤沉的大皮箱登上了飞机——里面装满了有关蔬菜种植和栽培技术的图书。
苦干一个月晒掉四层皮
抵达位于利比里亚格林维尔的驻地后,刘德刚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前两批队员们开垦的菜地,但他当时就傻了眼:由于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不熟悉,地里只长出了几棵空心菜。 “我是后勤分队的兵,我干后勤的那天起就知道,吃好饭也是战斗力。 ”战友们告诉刘德刚,维和防暴队的食品和蔬菜都是用飞机运输到首都蒙罗维亚后,再经海上运输才抵达格林维尔的,虽然只有350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是社会的动荡和交通的不便利,维和防暴队吃的蔬菜都是一个月前就运抵利比里亚的,而且只有三种:土豆、胡萝卜和洋葱。
“以前的维和队员吃腻了冷藏蔬菜,还可以用当地的水果改善口味。 ”刘德刚告诉记者,可第三批维和队员抵达格林维尔时正值埃博拉疫情暴发,导致水果有传播“埃博拉”病毒的风险,所以维和队员只能望着水果流口水。让队员们吃上新鲜的蔬菜,成为了刘德刚的首要任务。
两天时间,刘德刚把一片荒凉的草地开垦成了沟壑整齐的菜园。刘德刚说,当地最高气温能达到42℃以上,即使热带季风带来了降水,气温也不会低于27℃。在一个月内,刘德刚成天在地里暴晒,脱了四层皮。直到发红了,刘德刚才抹一点妻子给他带上的芦荟胶,这芦荟胶不仅能缓和皮肤的灼痛,更能安抚一下他对家人的思念。
自建阳光房种出四季瓜
菜地好了,种子撒了,水浇了,可菜苗却长不出来,刘德刚在国内准备的方案毫无用武之地。 “那里蔬菜稀缺,一斤蔬菜甚至可以交换一斤牛肉。”又经过了十几天的钻研和试验,刘德刚自配基肥,采用无土育苗的技术让种子发芽了。菜苗终于长出来了,可是很快就蔫了。原来,这里的土地是沙土地,灌溉后水直接渗到了地下,蔬菜吸收不了多少水分。刘德刚只好调小水流,拿着水管逐棵浇过去。由于日照强烈,刚出土的小苗被晒得好几天都没长,他就用营区的遮阳网为菜苗搭建“阳光房”,既不耽误光照,又有效地防止了被晒伤。就这样,青岛老兵首次在利比里亚成规模地种出了蔬菜。
一个月后,队员们吃上了新鲜的蔬菜,但不到一亩的菜地,明显满足不了140名队员的需求。后来,九名队员帮忙开垦荒地,将菜地扩大到了四亩,黄瓜、冬瓜、南瓜、豆角、油麦菜等十多样蔬菜也逐渐端上了餐桌。在保证了队员伙食的基础上,刘德刚还成功种植出了西瓜、甜瓜等水果。 “那里的阳光很好,我种出了四季西瓜! ”刘德刚称,第一次吃西瓜时,虽然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块,但队员们都吃得特别仔细。
“能看见努力有了回报,我就和打了胜仗一样高兴!”想到当时的一幕,刘德刚依然乐得合不拢嘴。
回国前把技术教给当地人
单位的农场变得郁郁葱葱,刘德刚也成了名人:不仅当地中国维和部队的战友们来了,联合国机构的各国工作人员也来了,当他们看见刘德刚的菜地,捧起亲手采摘的蔬菜后,都竖起了大拇指。“有个意大利民事警察叫科利,他接过蔬菜后,兴奋得要搂着我们合影。 ”刘德刚也没想到,蔬菜能成为国际友谊的桥梁。
维和任务执行周期正常是八个月,但驻利比里亚第三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于任务需要,已经超长服役4个月。为了保证下一批换防的战友也能吃上新鲜果菜,刘德刚决定让其他地区的战友和当地百姓掌握种菜技能。就这样,刘德刚义务向当地居民和维和战士传授了蔬菜的种植知识。他临走时,还留下了大量的蔬菜等待收获,足可以让后来的战友每周都吃上一次新鲜的蔬菜。
今年3月,刘德刚结束了一年的维和任务回到祖国,得知单位的青岛边检生态农场刚刚投入建设,还没有结束休假的他主动拨通了领导的电话:“4月是播种的关键时期,我申请到农场工作。”刘德刚卸下了“维和英雄”的光环,又一头扎进了这一片上百亩的农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庄益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