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小燕鸥在“新家”飞舞、进食、嬉戏。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
经历了4天3300公里的路程后,7月25日下午,44只从青岛引进的燕鸥亚成鸟运抵三亚。一落地,小燕鸥们活力十足地扑扇着翅膀飞了几圈,随后像回到了自家一样,畅快地洗了洗澡,自在地吃起了小鱼。
看着生机勃勃的小燕鸥,今年81岁的海洋环保专家罗九如老人开心地像个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靠近,蹲下身细细观察。“唤回海鸥”,是罗九如老人努力了13年的执着坚持和痴心呼唤。“为了您的一声呼唤,我们从四面八方都赶过来了!”25日下午,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负责人张世平一下车就紧握着罗九如老人的手激动地说道。2016年3月,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启动海鸥生态修复项目,“我们前往浙江、云南等地考察,也和当地鸟类专家探讨过在三亚繁育海鸥的可行方案,最终选定了青岛,因为青岛有过类似的召回海鸥计划,效果不错。”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边玉琴说。
“从青岛引进燕鸥运到三亚接受人工驯化、放飞及人工干预繁殖,尝试探索燕鸥是否适宜在三亚生存繁殖。”5月,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和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确定方案后,张世平就陆续收到了来自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的热心市民捐助的燕鸥弃蛋,支持三亚海鸥生态修复项目。经过1个多月的人工孵化育雏后,44只燕鸥亚成鸟踏上了前往三亚之路。“青岛、三亚两市的林业部门了解该项目后,也给予大力支持,为燕鸥的检验检疫、运输证明办理等提供了诸多便利。”项目负责人李鑫说道。
“唤回海鸥”是三亚坚持生态至上,从山、河、海、城等全方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双修”“双城”工作的决心体现。“近年来,海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退化区恢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亚也在举全市之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三亚河治污、三亚湾原生植被保护及生态恢复等取得成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罗九如说,这一两年时间里,她在三亚南山、亚龙湾等地都看到过海鸥的踪影,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海鸥生态修复项目而言却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44只燕鸥亚成鸟进行人工驯化、放飞等,项目的意义在于探索燕鸥是否适宜在三亚生存繁殖,通过研究摸清其生活规律,保护其栖息地,进而不断改善三亚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燕鸥、海鸥等来到三亚。”李鑫说。(记者陈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