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2斤重的舌头鱼在码头上卖200元一斤,在海鲜市场上却卖110元一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价格差?9月10日,记者探访我市渔港码头和海鲜市场发现,渔船靠岸的码头上海鲜都是小个头,而海鲜市场上的海鲜却多见大个头。原来,这些大个头的海鲜并不是青岛本地渔船打捞的,而是外地供应的。
采购海鲜眼见为实
昨天下午,记者在港东码头见到了我市一家酒店的采购经理张先生,为了采购新鲜海鲜,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半夜就起床奔向各大码头。 “我们只相信眼见为实,摊主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一旦接到船主捕捞到新鲜海货的消息,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码头把海货收走。
“我采购这么多年,经常遇到一些人拿外地海鲜冒充青岛本地海鲜,我会通过细节来判断对方究竟是收鱼船还是打鱼船,不是打鱼船的货我们不收。 ”张先生告诉记者,买海鲜只要看一点就行,是近海捕捞的船还是远海捕捞的船,近海捕捞的才是本地海鲜。
大个头海鲜买主固定
大个头的海鲜市民往往在码头上很难看到,原因主要是这些大个头海鲜早就有了固定买主——我市的海鲜酒店。 “有些海鲜是不是本地的,青岛的客人一尝就尝出来了。普通市民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刀鱼是不是本地的,因为外地刀鱼体型大,而且有鱼骨,本地的刀鱼体型小,没有骨节。 ”张先生告诉记者,但对于大多数的海鲜,青岛市民就分辨不出差别了。 “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本地海螺和外地海螺。 ”张先生说,但只要到市场上看一下,听一下价格,基本八九不离十。“其实,每条渔船打捞上什么大个头的海鲜来,我们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好的海鲜都被我们收走了。 ”张先生告诉记者,渔民都有一批固定客户,真正的大个头海鲜,不会在码头上售卖。
一次拉回百余公斤虾虎
“这回出海真不错,光虾虎就一下拉回来200多斤。 ”昨天下午,港东码头渔民张勇告诉记者,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收获,他第一网就拖了50多斤虾虎和立虾。随后的几网下去,收获也很好,虾虎和立虾就有好几百斤。但让他感觉意外的是,除了虾虎和立虾这些小海鲜好一点外,其他值钱的海鲜几乎没有。像大对虾和螃蟹等,基本上是零收获。
“今年开海比去年收获的多,这让许多居民在开海当日就能过上一把瘾。”记者了解到,开海以来,崂山区共有近千条小渔船出海,捕回的海货主要以立虾和虾虎为主。
小海鲜丰收价格减半
现在,青岛的各大码头成了海鲜大集,青岛市民赶到各自熟悉的码头抢购刚刚上岸的各种小海鲜。记者在现场看到,沙子口码头就被众多市民围住抢鲜。而开海10天以来捕捞最多的是立虾和虾虎,许多小海鲜的价格也比之前下降了一半还多。
“从中午开始,这里就有人等着了。”昨天上午,一名渔民告诉记者,开海后,他们村的200多条渔船大部分都出海了。在近海捕捞了3个小时后,渔船纷纷靠岸,开始将收获的海鲜向岸上运送。渔船刚一靠岸,许多饭店老板和海鲜小贩就将渔船团团围住。
“需求量都很大,海鲜上岸后基本不愁卖。 ”沙子口一艘渔船的船老大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大家辛苦打捞上来的海鲜,市民等在码头上,肯定能买到新鲜货。
记者随后从各个码头了解到,今年渔民普遍反映小海鲜进入丰收季。“今年红头鱼、小八带真是捞不完,往往一撒网下去能打上很多来。 ”一名渔民告诉记者,一船打50斤没问题。
记者在码头走访中也发现,红头鱼从最初的10元3斤跌到了1元1斤,但这些低价鱼往往是被人一下子收走了。
“市民吃的铁锅杂鱼里面也会出现红头鱼的身影,鱼头难吃,但鱼肉很鲜。红头鱼炖豆腐也是常见的一道菜。”这名船老大告诉记者,总之,一开海,捕上什么来,几乎都会被抢光。
市场价和码头价倒挂
昨天下午,记者先后赶到伊春路农贸市场和李村达翁农贸市场,两个市场上海鲜的价格同码头上海鲜的价格是完全倒挂的。
“这些舌头鱼都是两斤以上的,每斤110元。”一名摊贩告诉记者。但记者在码头上了解到的价格却是200元每斤。再以虾虎为例,海鲜码头上的价格是33元每斤,而市场上的售价是每斤25元。为什么会出现价格上的倒挂呢?
“我们的海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青岛本地捕捞量少,本地捕捞船出海不到100海里,怎么可能捕捞到足够供应青岛的大海鲜?”这名摊贩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大
海鲜,如黑头、鲳鱼、刀鱼、舌头鱼,都是南方供应过来的,尤其是舟山渔港。“他们能把最好的海鲜供应到青岛,捕捞完后直接到青岛靠岸,捕捞的地点都在浙江附近。 ”
能否买到真货靠挑
昨天下午,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码头上卖的海鲜并非全是“货真价实”。比如,在港东码头,一名渔民卖的螃蟹中不乏“水蟹子”。“水蟹子”是指没有肉就一个空壳的螃蟹,但能否看出来,全靠市民自己了。
“我这一堆20块钱一斤,你要全要还能再便宜。 ”一名摊贩这样告诉记者,但记者用手掂量了一下,这些螃蟹几乎都是“水蟹子”,很轻。当记者说这螃蟹质量太差后,这名摊贩说:“这都是捞上来的,你自己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