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历经为期29天、总航程近2800海里的海上连续奋战,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之一“科学”号,圆满完成冲绳海槽热液区、南海冷泉区的深海探索工作,于昨日顺利抵达青岛薛家岛码头。“科学”号带回了从南海冷泉区1200米水深的海底获取的原位合成的可燃冰样品、从两大作业区海底1200米至2000米获取的海底海水、热液和冷泉喷口流体、沉积物、岩石、生物等大量样品。
“科学”号本航次承担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先导专项,主要进行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在冲绳海槽热液区及南海冷泉区,“科学”号对靶定热液喷口、冷泉喷口开展了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综合观测和取样,同时对喷口附近的多样性特点、生态系统基本结构特征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
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张鑫介绍,利用水下机器人ROV搭载的拉曼光谱仪等科研设备,“科学”号在本航次靶定的热液喷口、冷泉喷口获取了大量的化学数据及参数,并利用搭载的深海保压采样系统在南海冷泉区获取了大量原位合成的可燃冰样品和冷泉喷口流体样品,对于该研究海区的生态系统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科学”号本航次还获得了西伯加虫、阿尔文虫、多鳞虫、阿尔文虾、浅铠虾等至少二十余个种类的深海生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