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城阳上马品味小海鲜 腌制手艺已传承200多年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涛 2016-10-05 07:06:48 字号:A- A+

品味小海鲜 快来城阳上马

    原标题:品味小海鲜 快来城阳上马

  十一黄金周,一年一度的城阳上马胶州湾小海鲜美食节正在举行中。依靠完善的旅游设施和近郊的地理位置,本届海鲜节以海鲜为主线,主打乡村旅游。记者昨天获悉,节日期间,各园区几乎每天游客爆棚。

  农场体验田间生活

  作为青岛市的近郊,上马街道交通便利,辖区上规模的生态园区各具特色。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周家庄社区的蓓倍康湘村农场,这里是一处亲子休闲体验式农场。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多是几个家庭结伴而来。

  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下地拔花生、拔芋头,稚嫩的小手上沾满泥土,收获的乐趣比玩具、游乐场更有吸引力。离开田间地头,又来到石磨旁,在老式的磨盘上,可亲手磨豆腐。这里还有羊圈,用自己割来的青草喂养小山羊。不仅如此,园区大棚里还种植有火龙果,目前正是果实成熟的时候,有兴趣的可亲手采摘。 “黄金周以来,每天的游客都是平时的两三倍,以市区游客为主。 ”农场工作人员说。

  吃海鲜吃出典故来

  “胶州湾,金银滩,环湾海鲜样样全……”在上马一带,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上马位于胶州湾北岸,盛产小海鲜,也是胶州湾小海鲜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常年汇集百余种小海鲜,其中末货、蚝艮、泥蚂、海沙子被称为“四小海鲜”。

  对于每一种海鲜,当地人都能讲出很多典故来。例如海沙子,学名“兰蛤”,又称“纳米蛤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海沙子被用作田地的肥料。 ”上马街道办从事史志工作的吴元珍说,那时赶上运气好,一潮能挖个三到四包。如今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有时想买不一定能买到。还有泥蚂,炸熟的泥蚂晒干,用木棍轻轻敲打,薄皮自然碎了,再用簸箕筛净,留下的就是泥蚂干。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泥蚂干就是最好的零食。

  农历三、八的上马大集,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每逢集市,各种海鲜汇集于此。另外胶州湾特色小海鲜美食港集海鲜餐饮、销售于一体,游客可在此选购到种类最全、价格最便宜的小海鲜。

  海鲜腌制传承200多年

  自清中期至今,腌鱼在上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前,渔民出海时必须带足够的渔盐,在没有冷冻、冰鲜技术的情况下,将捕获的鱼类腌制是最好的保存办法。 1995年以后,随着大马力渔船的使用,加上保鲜技术的进步,腌制海产品就很少了。腌制时把鲜鱼放进缸,一层鱼一层盐,上面用石头压紧,再用盐水浸泡起来。海鱼腌制的选材也多种多样,鼓眼、鲅鱼、刀鱼、凤尾鱼等都能腌制出好吃的咸鱼。当地渔民说,吃上一口腌鱼,再咬一口玉米面饼子,饼子降低了腌鱼的咸度,更增加粗粮的清香,咸鱼饼子自成“绝配”。如今上马海鲜腌制技艺已入选市级非遗。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孔龙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刘薇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