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的“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北京)推介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成功举办。本次招聘会共收取简历1166份。其中,博士人才319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收取简历20份,硕士817份,硕博以上人才占比97.4%。这标志着青岛市下半年赴国内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42家企事业北京揽才
“我学的是材料工程,我觉得青岛的整体环境在省内是最好的,就业环境、居住环境还有一些政策都很不错。我下午三点才知道在人大有青岛的专场,就马上赶了过来。刚才投了几份简历,觉得这次企业质量都比较高,而且时间也比较合适,希望以后多来北京举办招聘会,对我们这些在北京上学的山东学生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北京科技大学的应届研究生胡亚璞表示。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谭青龙今年8月份刚到青岛参加了“2016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他说:“我觉得青岛举办的人才活动非常丰富,上次我能够有机会去体验一下青岛的环境和政策,这次又能在北京参加青岛企业的面试,感觉青岛市对人才真的非常重视,我很有意向去青岛发展。”
青岛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谭美丽表示:“我们今年提供的岗位较以往有大幅增加,来投递简历的也比往年多了不少。如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向我们这种新能源企业反而比较占优势。同时,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民字头’还是‘国字号’已经不再是首要因素,关键还是看企业提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本次活动共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企事业单位参会,现场发布1100余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行业专业涉及金融财务、教育医药、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网络科技、机械设计等领域。参会的42家用人单位共收取简历1166份。其中,博士人才319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收取简历20份,硕士817份,硕博以上人才占比97.4%。
博士后工作站首次赴外招聘
这次招聘活动中,青岛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首次赴外推介招聘,共达成青岛市紧缺急需博士初步合作意向20人。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呈现火爆场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6所高校,共收到简历248份,其中博士及以上人才227份,驻青高校依然是我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同时,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从事光伏发电服务的青岛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也受到到场学生的青睐,都收到60多份简历。这一现象表明,高学历人才在追求稳定就业的同时,开始积极关注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集团,就业创业的视野更加开阔。
据介绍,自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以来,青岛市积极搭建与驻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网络,目前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30所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签署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北京作为青岛引进高端人才的主阵地。自举办赴国内重点高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活动以来,每年,青岛市都会赴北京重点高校举办主题推介活动、特色专场招聘会。四年以来,青岛市在北京举办的招聘活动中,共揽收简历11553份,其中博士2739份,硕士8409份,硕博占比达96.5%,通过发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岛城创新驱动发展。
青岛市在京建专家咨询智库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出席了推介活动,他说:“近几年,青岛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多所国内重点高校落户青岛。这些高校、院所、孵化器和创新中心的建设,及各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广大来青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和舞台。同时,我们非常期待加快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争取尽快在青岛建设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双方校地合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说:“近5年来,我校已有100余名毕业生到青岛市工作。今天的推介会,充分体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引进人才的决心,也是我们人才合作的一个深化。我衷心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精诚合作,将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引向深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充分发掘和发挥青岛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对外开放等众多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
会中,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青岛市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战略协议有关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达成初步意向,青岛市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和高端智力,建立专家咨询智库,提供人事人才研究、金融管理、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方面为特色的智力支持,承接青岛市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培养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服务青岛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及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为青岛建设“三中心一基地”提供高端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