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个月6所高校落户西海岸
9月29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在西海岸新区正式启用。同日,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为核心的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基地也在该区奠基。
一日两名校落户,堪称盛景。然而,“抢滩登陆”西海岸的名校远不止这两家。据统计,仅今年1至9月份,共有6所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落户西海岸新区,形成了引智领域的“西海岸现象”。
名校期待打造新“增长极”
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个院区。
作为我国第三所进入世界前50强的大学,复旦大学一直未走出上海本部,直到此次“落子”西海岸新区。此次“破冰之旅”,无疑凝聚了复旦大学厚重的期待。
“对于复旦大学来说,青岛研究院的设立实现了复旦大学从南到北的拓展,将形成新的结构性增量和新的发展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理事长葛均波说。
“我们将举全校之力,打造复旦大学在中国北方重要的科教融合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葛均波介绍,未来10年,青岛研究院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两次“飞跃”:2017年至2019年,形成研究院的突出特色与鲜明特点,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至少一个领域成为全国的亮点和青岛的名片;2020年至2025年,发展成为复旦大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极”,成为山东教育高地以及全球化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本集聚地。
这种珠联璧合的默契来自于高校对西海岸文化创新、地理区位、基础实力等各方面的认可,而新区的这些优势也成为吸引各大高校选择落户于此的重要筹码。
同复旦大学一样,今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与西海岸新区签约,将建设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他们看中的是青岛和西海岸新区良好的文化生态和艺术的环境。“毋庸置疑,这正是让有着近百年历史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中央美院作出战略性选择的关键,承载着中央美院新的发展梦想。”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如是说。
吸引优质高教“不遗余力”
从“引资”上升到“引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转变。作为第一所入驻新区的高校,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谭业庭教授见证了这方热土的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改善着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知识结构,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位。”谭业庭说,像纽约和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这一指标分别达到了6.4%和6%。
从1987年的“一枝独秀”,到新区获批之初的“九校并举”,西海岸对“智力平台”的建设,可谓不遗余力。
2014年获批国家级新区后,人才支撑战略写入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成为支撑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根据新区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新区将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从安家、创业、科技、培育、保障等方面制订人才政策“30条”予以扶持。
为进一步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区还专门出台了“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面向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学科(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以及境外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广发“英雄帖”,给予用地支持、建设支持和运行补助以及配套服务。同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将按人才政策“30条”提供全方位保障。
聚高端创新资源促改革发展
众所周知,在美国硅谷的发展中,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在其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作为国家级新区的西海岸新区,也把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寄托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上。
随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获批,青岛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即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西海岸新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战场之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国家级新区是开发建设的热土和创新高地,恰好能提供最好的平台。”谈及众多优质高教资源“扎堆”落户新区,西海岸新区党校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李波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改革创新的沃土,必将吸引更多优质高教资源集聚。到2020年,新区高校总数有望达到20所,在校大学生将突破30万人。依托这一雄厚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新区吸引各种高端资源集聚能力将大力提升,也必将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